2023-05-29 20:36:00 | 阅读:109
强国有我心得体会要怎么写呢?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强国路上你我同行思政课观后感精彩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不要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要因碌碌为而羞愧。 ------编者按
一个国家的进步,刻印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时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代表座谈时讲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当前我们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的困难和挑战。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着胜。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契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也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学生党员作为广大青年的排头兵,更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具有年龄、知识、创新思维等各方优势的群体,不但应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更要有高层次的理想追求。
“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之中华”,山东一名青年援鄂护士在日记中记录的最大心愿,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总书记3月15日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并表示,“在新冠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一个国家的未来如何,要看他们的青年人创造力如何;一个社会的风气如何,要看他们的青年人品质如何。青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缩影,而中国青年人意气风发、踏实奋进,开拓了一个更加多元自信、充满希望的中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广大青年要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一代代接力奋斗,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为实现中国梦注入磅礴的青春力量。
通过学习“同上一堂思政课”我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共青团员是党的后备军,我们共青团员应该担起强国重任,在今后我们要加强学习,听党话,跟党走,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我们肩负梦想和国家使命,也将接过实现保卫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接力棒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100年前,一批年轻人在风雨如晦的中国大地苦苦探寻民族救亡之道。在内蒙古,以乌兰夫为代表,一批有志青年投身革命,国内首要批少数民族共产党员出现了。他们为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而今,我们有像王俊博这样扎根农村的年轻人,有像杨莉这样三十年如一日的人民教师,有像廷•巴特尔这样的探索保护生态、发展经济新路子的牧民。我们能看到,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自己的奋斗融入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成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坚实力量。
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是未来建设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一刻也不能松懈,抓好思想,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念,确定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正向发展。我们要做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青年,发扬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经沧桑而斗志更旺的骨气,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勇,锤炼品格,完善自身,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爱国、勇敢、团结、自强,这些优秀精神品质是抗战英雄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应该在我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闪光点。青少年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们!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建设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发展了祖国灿烂的经济和文化;共同捍卫了整个的独立和尊严;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诠释着民族团结深刻的内涵。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一向演绎着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中华民族历来互帮互助,自强不息。以往,珎扈特人历经磨难摆脱了俄国沙皇的统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因为他们深知,仅有融入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曾记得各族人民团结奋战,击退了匈奴、倭寇对中华民族的侵犯,保护着我们坚强善良的'母亲'。而香港、澳门的回归也是民心所向。可是藏_分子、台_分子不顾各民族的团结,企图分裂祖国,破坏了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践踏了人民的情感,这是对人民团结的亵渎!
仅有一幅和谐的画卷才能触动真挚的感情;仅有心与心的交融才能碰撞出美丽的火花;仅有各族人民团结友爱才能使人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