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返回页面
返回上一页 菜单 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教学反思

学大教育
来源:学大教育

2023-05-08 11:40:00 | 阅读:110

进入 >

  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素养的主要手段,关于八年级物理的实验教学反思有哪些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中,除了“知识与技能”之外,明确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到与前者同等重要的位置。《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并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怎样在实验教学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结合自己多年的物理教学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加强演示实验的教学

  1、演示实验要注重过程教学

  物理实验生动、鲜明,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带着好奇心观察实验,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好奇引导到探究物理现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上来,这是值得研究的。我认为演示实验的创新,主要应突出实验的过程教学,因为过程教学是物理现象和实验结论之间的纽带,只有搞清楚了过程,才有得出正确结论的基础。在实验中,重视过程,留出一定空间让学生进行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实验中首先应使学生明确观察实验的目的,实验时要让学生看清楚每一步出现的现象,留出一定的时间追究为什么会出现此现象,并由学生综述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如在《光的传播》一节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光沿直线传播”这一结论的得出,结论的应用,而对现象是否清楚,是否有说服力,对探究问题的方法过程不够重视。这种做法没有突出实验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重视知识传授的过程,把过程突显出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没有突出实验过程的教学,留给学生的印象就相当于看热闹,只是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某些满足而已,没有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我在《光的传播》这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让学生参与操作,亲身进行体验,凭感觉和经验来学习物理的课程内容。比如有关对光源的认识,我除了通过多媒体将生动的画面,如:太阳从东方升起、都市夜晚的霓红灯、大海深处的水母等展示给学生外,还让学生利用自己课桌的蜡烛、手电筒、激光灯、火柴等器材自己制作光源,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

  以往的演示实验都是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打击了学生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容器”,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也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演示光沿直线传播这一教学时,我开始采用了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学生进行观察来探究这个问题,虽然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但后来听课的老师讲,这个实验有一些弊端:一是现象不是非常明显,虽然为了便于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在水中加了些牛奶,但操作时激光灯的位置放不好,还是会影响现象的观察。二是虽然实验时我也找了两个学生参与,但由于参与面太小,降低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后来我把往水中加牛奶改为用蚊香向倒放的烧杯中放烟,并且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即使现象明显、观察清楚,又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创造能力和科学精神,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和观察,理解得深,掌握得牢,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获取了物理知识,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要适时点拨,有利于去伪存真,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概括出有关的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

  二、动手能力的培养

  有人曾总结过:对于事物的认识,听到不如见到,见到不如一做.这说明动手做的重要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头”。他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让学生多动手

  在物理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手的实验,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做实验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比如学习“液化现象”时,我让学生每人手拿一块玻璃,并对玻璃呵气,让学生体会、研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让学生都动手

  在上分组实验课时,秩序井然,实验结果(结论)正确,而在实验考查时,发现不少同学动手能力差,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分组实验的时候,大部分教师只注意小组的活动,如各小组是否动手、各组的实验数据、各组完成实验的情况等,而没有注意到组内每个人的活动,因此,出现了基础好的或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次次做,其他同学坐着看,没有做到人人动手。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分组实验时应强调:实验时,每次一人为主,其他为辅,轮流做主,使大家的动手能力都能提高。

  三、变写实验报告为培养发散思维的过程

  发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索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避免教师、教材对学生思维的压抑,避免无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某一特定模式,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处于主动思维的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合作学习的精神。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猜想,不轻易否定,就是对学生错误的猜想也不要简单地给予批评,要培养学生广泛的探究兴趣,强烈的创新动机和自信心。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激发学生不限于课本中的器材,将器材开放,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写出有独立见解的实验报告,然后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分析得出合理的器材与步骤。这样就把以往学生抄实验报告改变为发散思维的过程。如在讲到“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时,我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写出实验器材和步骤。对于器材,有些学生把课本中的玻璃杯换成了口杯等,在步骤上,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在步骤上先称空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对于器材,我表扬了学生肯动脑筋;在步骤上我肯定了将盐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并对先称空杯后再倒入盐水称总质量的做法进行了讨论,分析后得出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将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壁还粘有盐水,使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盐水的体积,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同时也使学生在实验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在合作中学会坚持原则,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变学校实验为社会实验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视野

  新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其中之一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而八年级的学生是初次接触物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去探索认识物理规律,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增加了他们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拓展了视野,为此,光靠校内师生的实验是不够的,要将课堂到校外,将实验室搬到社会、社区和家庭。例如,让学生调查社区中噪声污染情况并提出如何防治,用橡皮筋制作简单测力计,观察家中电冰箱的物态变化,冰箱内外温差与所耗电能的关系,利用可乐瓶子做有关大气压和浮力的试验,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这些由学生自备器材,甚至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和学生自己的物品做实验,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社会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没有使用过的器材,启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了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意识,拓展了学生的创新视野。

  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了学习兴趣,增加了锻炼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思考、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教学反思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对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引出物理公式以及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实验又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素养的主要手段。物理实验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别于直观的理论教学,又必须以理论教学为指导。课堂上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优劣,因此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中学由于种.种原因,物理实验教学大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

  作为一名农村八年级物理教师,如何搞好实验教学,是大多数物理教师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农村中学实验教学应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一、农村中学学生的一般现状

  在八年级物理教学中,发现约占三分之一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尤其是农村八年级,这个

  比例更要大些。其中原因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生源差: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农村八年级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多数流动到了办学条件好的县城学校,而留下来的学生,由于与自己同等的或者比自己还不如的同学都离开了农村,造成的心中失落感导致他们心理的失衡,动力下降,在学业上没有什么追求和欲望。

  2、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是孩子的首要任教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子女今后的发展。在广大的农村,由于学生家长所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家庭教育中的模范教育却表现得让人不敢恭维,多种原因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低下。

  3、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其中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社会上有一些小学都未毕业的人去经商,赚了很多钱,发达了。为此,社会上便传开了“读书无用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很多学生受网络的诱惑,迷上了网络游戏,每天利用课外时间去网吧玩游戏,有的甚至逃课去玩,通宵到天亮。试想,这样的学生还有什么成绩可言。

  4、学生内在心理:物理学科有其说理严密、教学知识多、单位复杂等特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当做包袱,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缺乏独立学习的精神和习惯。不愿参加物理学习活动,对物理学习活动常呈对抗心理状态,对物理学习丧失信心,灰心丧气,对学好物理缺乏勇气和信心而自暴自弃,长期的失败,致使部分学生放弃物理学习。

  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根据目前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既要巩固和完善演示教学,还要在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实验教学早日推上新的台阶,及早填补在实验教学上的空白,使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实验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共同服务于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做好实验预习、钻研教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首先,学生实验前的准备。实验预习是确定学生进行正确操作、获得正确结果、了解演示实验的前提。通过实验前的预习,让学生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列出实验使用的器材,设计整理出实验步骤,还要能根据实验要求和需要记录的数据,设计记录的表格,这样在实验过程中以及观察演示实验时才会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

  其次,教师实验前的准备。要求实验前认真阅读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目前学习状况,了解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现象存在的问题,了解所要做的实验根据的原理,采用的方法,安排的步骤。教师还要根据实验的内容布置一些思,让学生结合预习阅读思考,加深对原理、方法、步骤的理解。

  (二)明确实验目的,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农村八年级学生有其自生的特点,在学习上受家庭、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对学习往往缺乏兴趣,增加了教育教学的难度。为此,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争取运用好物理学科的实验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完成实验教学。刚开始实验教学时,学生往往无所事事,置身事外,只是一个看客,甚至看也不知看什么。这其实是实验的目的不明确造成的。八年级阶段对观察的要求主要有:能够有目的地观察,能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的变化及条件。

  物理实验中,只有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去观察,才能深入、细致、有效。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紧紧围绕这个实验目的,积极地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的方向。要学生“有意识的注意”使观察有明确的目的。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就不会是看看玩玩而已了。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启迪学生,注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善于观察,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形成良好的观察方法。让他们从"看热闹"到"看门道"。会看,就想动手做,参与到实验中来。

  (三)完善和巩固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演示活动。演示实验的直接目的是把物理现象复制一遍,让学生亲眼目睹或自身感受到物理现象的,同时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告诉学生。它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感性认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整个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如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一点学生的参与,这种演示实验虽然也是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和视觉化,但学生“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就不见其效了。所以应加强演示实验学生的参与度,把演示实验改变为老师、学生共同参与,协作完成。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演示实验中,动手动脑,帮助老师或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向 老师和同学展现物理课堂上的真我。另外只有在演示成功,目的才会达到。而决定演示成功与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是掌握实验的原理,抓住关键。如果演示不成功,学生就会感到失望,对老师的讲解不信任和失去学习的兴趣。

  演示实验的目的还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让全班同学都看见,而且要看清楚。因此演示的现象一定要清楚、直观,可见度大。所用的仪器要足够大,灵敏度要高。仪器置放的位置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使全班同学足以看清。个别实验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让学生“代表”靠近观察,然后由“代表”作实况报告。在教学中可能一节课要做几个演示实验,这就要求突出每个实验的重要性,如暂不用的仪器不要拿出来,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不明显的现象可采取背景衬托和演示的方法,想方设法的使学生观察到明显、清晰的现象。

  将演示实验改为实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针对物理实验器材的配备条件,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将某些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使某些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来。既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自然科学之中,周围到处存在在着物理知识,增强了亲切感,易使他们接受知识和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研究周围的事物。

  (四)探索并抓好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虽然数量不多、次数有限,但它却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对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科学态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分组实验的工作也十分繁杂,以至于让有的老师望而却步。这时,不怕麻烦,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运用感官和教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事物和现象,作为教师应给予适当讲解或演示。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有机的结合实验要求,扎实地进行学生的分组实验。

  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验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实验类型、目的、任务和要求,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采用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实验课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后,首先要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验证的结论、用到的公式等。其次是弄清要用到哪些仪器,包括仪器的功能、调节、读数等,第三要清楚实验的过程、操作步骤、应注意的事项等,并让学生通过预习设计出简明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图表。做实验时尽量放手让学生操作,不要对学生限制太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仔细操作、记录和思考。测量完毕后,收拾好仪器,填写实验记录表格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以简明为原则,必要时可以讨论。实验中要强调:遵守操作规则、爱护仪器设备、确定人身安全等。实验后的分析总结,认真阅读实验报告,通过总结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做实验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做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外,还应让学生多做些家庭、课外小实验、调查走访。如制作密度计、简易温度计,制作门铃、音乐贺年片,建立家庭实验室、厨房实验室等。观察家庭电路、用电器、会阅读说明书,调查浪费电能、水资源的情况及节能措施等。总之,物理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同时也要教育学生留意观察,留意收集生活素材,勤于动手,自力更生,就能基本解决器材不足的问题,就能较好地开展实验教学了。

编辑:xiejinping
温馨提示:免费领取0元试听课!满意在报名!
中小学辅导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