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返回页面
返回上一页 菜单 搜索

《谈骨气》教学设计范文

学大教育
来源:学大教育

2023-05-08 11:40:00 | 阅读:129

进入 >

《谈骨气》根据“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断来进行写作的,进而深入话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谈骨气》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首要课时

1.学习本文用充分的事实作论据举例论证的写法。

2.正确理解"骨气"的含义,认识文中赞扬"骨气"与"江湖义气"的本质区别。

3.理解"骨气"的内涵,以我们伟大先人为榜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第二课时

1.把握严密的层次结构。

2.理解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说理结构。

教学建议

课文结构内容

首要部分:提出论点并展开阐述。(第1-4段)

首要层: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1段)

第二层:引用孟子的话,阐述"骨气"的含义。(第2段)

第三层:从历史和继承的角度指出"有骨气"的传统和意义。(第3、4段)

第二部分:用事实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5-9段)

首要层:以文天祥拒绝降元的故事,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来论证论点。(第5、6段)

第二层:以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来论证论点。(第7、8段)

第三层:以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暗杀的故事,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来论证论点。(第9段)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指出无产优级骨气的具体表现。号召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第10段)

本文议论中的记叙的特点

其特点之一,即它不是单纯的写人记事,记叙文字是为议论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作者阐明的道理提供事实依据。比如《谈骨气》一文中,作者所讲述的三个故事,绝不是为了刻画三个人物,而是要从三个方面证明作者提出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观点的。

特点之二,即议论文中的记叙,其作品不同于记叙文中的记叙,在记叙的时候要求简洁、概括,仅仅交代清楚事件或者人物的概貌即可,大家熟悉的内容更可以一笔带过,一般不在各种描写上下功夫,但是要注意突出对论证观点起主要作用的一方面。

论证方法

文章开头点题,提出中心论点,并引用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解释骨气的具体含义。文章在对骨气作了社会的优级的简要分析之后,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逐层论证中心论点:举文天祥铁骨铮铮在外族入侵者面前"高官厚禄收买不"的事例,侧重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进行论证;举饥饿者在为富不仁的"慈善家"面前,甘愿忍受贫穷困苦的折磨,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侧重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进行论证;举闻一多在国民党c面前正气凛然、"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事例,侧重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进行论。三个例证各有侧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贴切而又有针对性的解释了中心论点。文章结尾联系现实,进一步点出了无产优级的骨气,从而深化了文章的题旨。全文逐层阐释,首尾呼应,层次井然,脉络分明。

文天祥例子与论点的关系

文天祥的例子完全是围绕着论述中心展开叙述的。文天祥组织南宋武装力量抵抗元军,由于力量相差悬殊,兵败被俘,被送去见元军的统帅张弘范,文天祥誓死不肯跪拜,表现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后来,元军押送他经过珠江口的零丁洋时,张弘范让他写信去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挥毫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虽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章引用了最后两句,作者还作了通俗具体的解释。"汗青"指史册,为民族利益而死,就要把忠心记录在史册上。但元朝统治者还不死心,还想利用他的声望收买南宋人心,并许以高官厚禄,文天祥却不为之所动,敌人毫无办法,于是便把他移送到燕京(北京)兵马司衙门,拘禁在一间阴湿的地牢里。文天祥在狱中写出了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高官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文天祥历受折磨坚拒高官诱降,而忠贞之心毫不惑乱。从容就义,从而论证"富贵不能淫"。

层次结构

文章叙议结合,说理透彻。引用的三个例证都采用叙中有议、议中有叙、叙述和议论有机结合的写法,但又有所不同。文天祥事例是先叙后议,先叙文天祥抵抗、被俘、拒降和被杀害,再引出"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的议论饿者事例是夹叙夹议,叙故事,评价"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的意义,继而联想,使故事得以发展,最后进一步评价"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闻一多事例首尾是议,中间是叙,先议闻一多被害的事迹,最后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高度评价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叙议的紧密结合,使材料和观点有机的统一起来,论据能说明论点,论点能统帅论据,叙议结合,说理就更为实在、充实而透彻。

、难点:

首要课时:

1.明确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议论的区别。

2.领会作者如何围绕中心论点,精心选取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1.讲读课文第五至十自然段。

2.分析本文议论方法的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

首要课时

一、检查预习笔记。

二、指名在黑板上听写字词并注音释义。

三、教师归纳并投影展示。

四、今天我们学习《谈骨气》,合上课本,说说你对"骨气"这一词义的理解。

讨论并明确:刚强不屈的气概。

作者对"骨气"又是怎样阐释其含义的?

讨论并明确: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

以上阐释是作者的观点么?(明确:是孟子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请直译孟子的三句话。(富贵不能使之迷惑,贫贱不能使之动摇,威胁与武力不能使之屈服)。

五、阅读第3、4自然段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

从课文的标题可否看出这篇课文的体裁?明确下面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谈"一般是议论的标志,因此,这是一篇议论文。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明确:论点、论据、论证)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以什么方式提出来的?

讨论、归纳并板书: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课文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提出论点。

① 分析第3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先请判别:以下三句中哪一句是第3段的中心句?判定的根据是什么?

A、每个时期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

B、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

C、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参考答案:选C,C句中的"传统"一词是对A、B两句内容的概括。

②课文第4段概括指出"骨气"的社会性、优级性,揭示出我们学习古人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从哪个角度阐述了什么问题?

教师归纳:

本段概括指出"骨气"的社会性、优级性,从继承的角度,提出学习"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的意义。这是对"骨气"含义的深层次分析,增强了文章的说理力度。

六、小结性提问:

A、第二、三四段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这三段的主要作用是阐释论点。

B、本文作者怎样为达到阐明自己的观点,使论点具有说服力的呢?

讨论并归纳:用论据证明观点。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分组阅读课文第5至9段并复述三个事例的梗概。

二、分析本文论证的特点,研讨下列问题。

本文选用了哪些事例做论据?这些论据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如何?这些论据(事例)在顺序的排列上有什么特点?其顺序能否调整?

研讨并归纳:本文举三个事例来论证中心论点: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朝;穷苦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板书)。

三个事例分别依次用以论证孟子的三句话,因此其顺序不可调整。文天祥的事例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来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其中"做大官"印证"富贵","他坚决拒绝"印证"不能淫"。"穷苦人"的事例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证明"我们国中人是有骨气的",其中,"穷人"印证了"贫贱",拒绝"嗟来"的施舍,印证了"不能移"。闻一多的事例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其中,"国民党的手枪"印证"威武","不愿屈服"印证"不能屈"。

三、结合课文,体会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什么区别?

研讨并归纳:本文所举的三个例子从表达方式上来说都属于记叙。议论文中的记叙比较简明概括,只是充当立论的依据或论证的材料;记叙文中的记叙则要求通过具体生动的人与事的叙述和描写以情动人,表现中心。

四、阅读全文,思考解答下面三个问题。

(学生各自带着问题诵读,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并修正)

①同学们能再举出一些中国人有骨气的事例吗?课文中的人物能否用其他人物替换?

讨论并归纳:此类例子并不难找,教师可启发学生从读过的

课文和已经学过的历史人物中去找。如《同志的信任》中写道的方-志-敏,孟子的三句话从他身上也可以体现出来;《春》、《背影》的作者朱自清,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体现了"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历史人物林则徐与刘胡兰则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讨论并归纳:课文中的人物不能替换。原文三个人物分别代表了从古到今"有骨气的中国?quot;,都具有典型性,分别代表了士大夫、平民及知识分子这些不同身份、不同不同层级的人物。体现了"我们是有着优秀革命传统的民族"这一观点。

②学生学习本文有何意义?学生怎样才能算有骨气?

讨论并归纳:在学习上不向困难低头,敢于迎难而上,勇攀高峰。(应当鼓励学生独立发表各自的见解)

③总结性提问:怎样理解本文的最后一段(第10段),此段的意义何在?

研讨、归纳并板书:全文按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三个层次来安排结构,第10段归纳了"骨气"的现实含义(为了……胜利,不向任何困难低头),深化了中心论点。

③总结归纳本文的结构。

《谈骨气》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1.理解骨气的内涵及其社会性、优级性,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立志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2.学习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写作方法。3.理解议论文中记叙和议论的关系;注意积累有关词语。【教学】文章怎样选择和安排典型事例,用事实证明观点。【教学难点】文章怎样选择和安排典型事例,用事实证明观点。【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1961年,我国正处于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为了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学习先人的榜样,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汲取力量,去克服困难,斗志昂扬地建设我们的祖国,盛名历史学家吴晗写了这篇文章。二、预习展示1.作者简介。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省义乌人,我国盛名历史学家。这篇文章写于1961年,跟时代背景是有关系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吴晗将无产优级的骨气,阐述为“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就与时代背景有关,是根据当时面临的困难来说的。如果在革命斗争年代,民族战争年代,无产优级的骨气的含义就不能只限于同困难作斗争了。2.词语(1)生字:丞相(chéng) 嗟来之食(jiē) 挑拨(tiǎo) 吓倒(xià) 捶击(chuí) (2)理解词义。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使之迷惑。淫,诱惑。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使之动摇(改变志向)。移,动摇。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之屈服。高官厚禄:官位,俸禄优厚。

诬蔑(miè)

离间(jiàn)

高官厚禄(lù) 拘囚(qiú)汗青:古代用来记事的竹简,是用青竹烤去水分做成的。后用来泛指书籍史册。拍案而起:拍着桌子站起来,形容非常激愤。嗟来之食:指一种带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拘囚:逮捕或拘留。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大声疾呼: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三、整体感知默读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借此题理清本文的思路及作者提出的论点。四、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一)理清结构课文分三部分:首要部分(第1~4自然段):提出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作解释和分析。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角度分别论证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无产优级骨气的具体表现。(二)研读课文首要部分1.阅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明确:这篇课文的论点是开头的一句话:“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很显然,课文开宗明义,这个论点是直接提出来的。2.浏览首要部分:根据课文首要部分的论述用最简洁的语言说明什么叫骨气?明确: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的精神。3.开头首要句,单独成段,在文章中起着什么作用?明确:这是破题首要句,把高度概括的题目补充成中心论点。这个判断句,既是首要部分的概括,又是全文的总领。4.第2段引用了孟子的几句话,其含义是什么?在文章中起着什么作用?孟子的话,意思是说,高官厚禄不能惑乱他的心,贫穷困苦不能改变他的行,强暴武力不能屈服他的志,这就是大丈夫的气概。作者用孟子的话来解释“骨气”的含义,并与下文列举的三个例子相照应。5.第3、4两段的内容是什么?与中心论点有什么关系?第3段从历史的角度,指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这是对论点的肯定。第4段从继承的角度,指出学习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的意义,骨气总是为进步事业服务的,这是对论点的支持。并由此领起下文三个具体事例的记叙。这是提出论点部分。文章先开门见山,提出论点,随即解释了论点的含义,逐层展开阐述,侧重从历史传统方面突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五、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1.仔细阅读课文,阅读第二部分,思考:证明论点的论据有哪些?富贵不能淫——文天祥 (面对高官——拒绝投降)贫贱不能移——穷 人 (行将饿死——拒绝嗟来之食)威武不能屈——闻一多 (面对手枪——拍案而起)2.文天祥的例子是怎样论证“富贵不能淫”的?这个例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怎样?文天祥的例子完全是围绕论述中心展开叙述的。文天祥组织南宋武装力量抵抗元军,由于力量相差悬殊,兵败被俘,被送去见元军统帅张弘范,文天祥誓死不肯跪拜,表现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后来,元军押送他经过珠江口外零丁洋时,张弘范让他写信去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挥毫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律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章引用了最后两句,作者还作了通俗具体的解释。“汗青”指史册,为民族利益而死,就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史册上。但元朝统治者还不死心,还想利用他的声望,收买南宋人心,并许以高官厚禄,文天祥却不为所动,敌人毫无办法,于是便把他移送到燕京(北京)兵马司衙门,拘禁在一间阴湿的地牢里。文天祥在狱中写出了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高官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文天祥历受折磨坚拒高官诱降,而忠贞之心毫不惑乱。从容就义,从而论证了“富贵不能淫”。此例也就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3.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是怎样论证“贫贱不能移”的?这个例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怎样?这个故事引自《礼记·檀弓下》:原文的意思是:齐国遇上了大饥荒,富人黔敖在路旁准备了食品,等待饥饿的人前来就给他们吃。有个饥饿的人来了,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拿着水,对他说:“喂,来吃!”饥饿的人答道:“我就是不吃‘嗟来’的食物,才饿成这样的。”他拒绝了施舍,终于饿死了。文章对原文作了生动的解释和描绘,用“穷人”来表明“贫贱”,用拒绝“嗟来”的施舍表明“不能移”,还用推理的方式指出,如果“移”(吃)了,那结果“就要替他办事”,这正是贫贱者不愿做的事。这一层以有名的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论证了“贫贱不能移”,并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4.闻一多的例子是怎样论证“威武不能屈”的?这个例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怎样?闻一多是诗人、学者,也是民主战士。1943年,作者和闻一多一起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从此,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共同目标,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闻一多也遭到各种卑鄙下流的诬蔑和恐吓,处境十分危险。别人劝告他暂时隐蔽,他却表示:“事已至此,我不出,则诸事停顿,何以慰死者?”“万一怎么样,我也顾不了。”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大学礼堂亲自主持会议,请李公朴夫人报告李先生殉难经过,两三千听众潸然泪下和一小撮特务抽烟说笑形成强烈对照,闻一多压抑不住心头悲愤,“拍案而起”,即席发表演讲。在回家的路上,闻一多也被反动派暗杀。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了闻一多:“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文章用敌人的凶残表明“威武”,以“拍案而起”、“不愿屈服”表明“不能屈”。这一层以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暗杀的故事,论证了“威武不能屈”,并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部分围绕论述中心,选取了文天祥、不食嗟来之食和闻一多三个典例事例,来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选例精当,论证严密。5.本文三个论据排列的顺序能不能变换,为什么?三个论据体现了骨气的三个方面,各个论据与课文第2自然段中引用的孟子的一句话相联系。例如,举文天祥坚决拒降的事例对应了孟子的“富贵不能淫”一句;举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对应了“贫贱不能移”一句;举闻一多怒对敌人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的事例,对应了“威武不能屈”一句。前后对应,顺序自然,使文章结构严谨,不可变更。如果机械地按时间顺序排列,从局部看是可以的,但从文章的整体来看,从前后文的联系照应看,就不妥贴了。6.快速翻阅课文,划出其中的记叙部分,并思考这里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什么区别?明确:第5、7自然段与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都是记叙部分。区别:这里的记叙只是为议论提供依据,为议论服务的,所叙事实相当概括,不像记叙文中的记叙要求具体生动。六、拓展1.最后一段话是怎样总结全文,解决问题的?“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的积极意义。”这是过渡句。前半句“孟子的这些话”照应了前文,后半句转入总结,强调到现在它还有积极意义。第2句即引出对无产优级骨气的阐述,那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最后号召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2.课文的结论是什么?明确:课文的结论就是最后一小节的最后一句话:“我们无产优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七、课堂总结1.脉络清晰,层次清楚:文章按照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顺序展开论述。论证部分所例举的三个典型事例,又与孟子的三句话的顺序一致,显得结构严谨,条理分明。作者先举古代的,再举现代的,既顺理成章,又表现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2.例证典型,论证有力:课文中的三个例子,是经过了精心选择的。这三个事例分别与孟子的三句话相照应,从三个角度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同时,这三个人物代表了从古到今、从士大夫不同层级到平民百姓、到现代知识分子中有骨气的范例,时间跨度大,涉及面积广,有很强的说服力,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作业布置】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谈骨气》教学设计3

河北省隆尧县固城中学 孟晓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清课文的说理层次,学习本文用事实作论据的论证方法。 2积累孟子的名句及文天祥的诗句。

3联系实际,借用历史知识来证实文中的论据。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讲故事、朗读、比较、举例等方法加深对本文的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思考,了解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二、教学

学习本文采用的“讲道理,摆事实” 的论证方法,并认识所用事实论据的典型性。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思考

请一位同学讲述故事:1995年3月7日的下午,头天晚上加班到凌晨两点的珠海市南山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的工人,好不容易到了10分钟的工休时间,工人们太累了。刚刚趴在工作台上迷糊了几分钟,不料外国女老板走进了车间,紧接着是一阵辱骂,之后她又厉声说道:“工人排队跪下!”人群中有一个人直直地站着,愤怒地望着这个外国女人。女老板吼叫着:“你为什么不跪?”他质问道:“为什么要跪?”老板恶狠狠地说:“不跪就开除!”他于是把工作卡一扔,“开除也不跪,我是中国人!”然后愤然离去,这个宁愿失去工作也不跪地中国人叫孙天帅。有人认为,孙天帅一气之下丢了这份好工作,太莽撞,太不明智!那么你们又怎样认为呢? ——学生各抒己见。

(3)在自尊和高薪之间,孙天帅选择了前者。我认为他是一位有骨气的小伙子,不是吗?当然,在我们中国,古往今来,像这样铁骨铮铮的有骨气的,是举不胜举的。今天,就让我们来见识一下中国人的骨气,领略一下中国人的风采!

(二)解题

出示标题,在“骨气”二字下划上符号,思考:在文中骨气指代什么内容?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大丈夫的这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三)读文章,理脉络 1作者在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在论证这个观点时,用了哪些事例作论据? ——论据一:文天祥不为高官所诱 论据二:穷人不食“嗟来之食” 论据三:闻一多拍案而起

3请三位同学朗读,品味这三位有骨气的中国人的英雄事迹! 4提问:列举的三个人物,若按年代先后排列应该是穷人——文天祥——闻一多,为何文章不这样排列?

——论据和论点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四)拓展迁移

1课文中说:“每个时代都有许多这样有骨气的人。”从平时阅读,知识的积累以及对生活的观察中,请大家举出几个有骨气的人的例子。

(1)富贵不能淫——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陶渊铭“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2)贫贱不能移――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食美国的救济粮”,苏武“留胡节不辱”

(3)威武不能屈——李公仆,江姐,刘胡兰,夏明翰,史可法,陈子龙,陈真

△其实本文的作者吴晗本人也是个有骨气的人。 补充介绍有关材料。

2你认为在今天,什么样的人算是有骨气的? ——小组讨论 ——各抒己见

3至于怎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作者已给了我们答案。 齐读最后一节。 4思考:在今天,讲骨气对我们中学生有无意义? ――独立思考 ——大组交流

——教师明确:早在几十年前,梁启超就给了我们答案——“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为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扬眉吐气的中国人,就让我们牢记中国人的骨气,做一个有志的中学生。

(五)作业布置

1、课下搜集有关骨气的名人名言。积累知识。

2、为你心中有骨气的一个人写一段赞词。

《谈骨气》教学设计4

巨鹿县第五中学

郭云格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确定论点的方法,并了解论点和论据关系;

2、理解用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3、让学生理解骨气的内涵,感受中华民族的骨气,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 学习确定论点的方法; 用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事例材料的典型性分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由名言导入

盛名画家徐悲鸿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天地间有浩然正气,人应有铮铮骨气。由此可以让学生对“骨气”有一个初步的思考,以引入新课。标题是论题,论题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前者如“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后者如《说谦虚》。 (0)学习目标展示

(二)、议论文知识再现

1、议论文三要素是什么?

论点:作者对论题的主张、立场及见解。

论据:作者用以支持论点的理据或例子,可分事实论据及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作者运用论据说明论点的过程。

2、什么叫论点?

填空:可以从(标题)( 开头 )(结尾)(中间 )找中心论点。

判断: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

中心论点不需要概括。(

)

比喻句可以作为中心论点。(

)

反问句也可以作为中心论点。(

)

注:反问句跟比喻句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体现的,如果脱离了所在的语段,句子的意思有可能改变,在一般非正式议论文中可以有用这种方式作为论点的。但正式的议论文是不允许的。

3、论据是什么?

填空: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注: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注意数据也属于事实)、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区分。

4、什么是论证?它与论点是什么关系?

论点就相当于你的观点,论证就是用来说明、解析你的论点的,

填空:论证方法有(

)(

)(

)(

) 明确:道理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和比喻论证法。

5、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三)、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我国盛名历史学家。是个极有骨气的人。他坚持真理,反对邪恶。十年动乱中,连同妻子、女儿一起被迫害致死。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清华大学、云南大学、西南联大任教。他一生著述丰富,有《朱元璋传》、《明史简述》、《皇权与神权》等。

(四)、写作背景:

《谈骨气》写于1961年春,最初发表在同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其时,正当新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艰难途程即将结束的时刻。在这之前,“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五)、自主预习展示

1、给划线字注音。

吴晗 (hán) 富贵不能淫

( yín )

嗟来之食

( jiē ) 拘囚 ( jū

qiú

)

慷慨 ( kāng kǎi )

吆喝

( yāo ·hē

) 高官厚禄

( lù

)

2、解释划线词语。

富贵不能淫:迷惑

高官厚禄:古代官吏的薪水 拘囚:把人逮捕关押在监牢里 汗青:指史册 拍案而起:桌子 横眉:形容怒目而视

3、解释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的意思。 淫:迷惑。

移:改变志向、变节。 屈:屈服。

金钱、地位不能使我迷惑, 贫穷低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 权势、压力不能使我屈服。

(六)、通读课文,分组讨论

1、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明确: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概括列举的三个事例,看这三个事例分别从哪个角度证明观点的? 南宋文天祥面对高官厚禄宁死不降

富贵不能淫 古代穷人宁愿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贫贱不能移 闻一多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死不屈

威武不能屈

3、它们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为什么只选取这三个事例? 明确:不可以。与孟子三句话相照应的。

文天祥是丞相,穷苦人是平民百姓,闻一多是民主战士。从古到今,从封建士大夫到平民百姓再到民主战士,时间跨度很大,各不同层级的人士都有,当然有代表性。(第12张幻灯片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4、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最后一段

5、总结全文

(七)、拓展迁移

在我国历史上,有骨气的人岂止三个。请你根据孟子的三句话,任选一个角度,为课文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材料连接:

(1)富贵不能淫——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2)贫贱不能移――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食美国的救济粮”。苏武“留胡节不辱”

(3)威武不能屈——

李公仆,江姐,刘胡兰,夏明翰,史可法,陈子龙,陈真

(八)、作业布置

1、你觉得如何从小事做起,争当一个有骨气的人?

【提示:课文最后一段。】

2、为你心目中有骨气的人写一首赞歌。【文天祥、闻一多、孙天帅等】

最后:集体朗读王怀让的《中国人,不跪的人》选段 板书设计:

《谈骨气》教学设计5

一、 课题:谈骨气

二、 课型:新授课

三、 执行人: 学校 编号

四、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用事实作论据的写法

2、 学习本文严密的层次结构

3、 学会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事例的方法

4、 认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五、 教学目标

1、 课目内容分解

课目名称 知识点 学习水平

识记 理解 应用

谈骨气 1、用事实作论据的写法 √

2、严密的层次结构 √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例 √

4、认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

2、 具体描绘各知识点教学目标

知识点 学习水平 描述语句 行为动词

1 理解 三个事例如何证明论点的 理解

2 理解 课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理解

3 概括 用自己的话概括事例 运用

4 认识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体会

六、 教学

:用事实作论据的写法

难点:怎样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七、 媒体的选择与组合

1、 设计思想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有必要借助计算机,以声音和文字、音乐及故事展示课文写作的背景、论据及文章结构。

2、 媒体选用情况

知识点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使用方法

1 多媒体 展示目标 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 看、记

2 多媒体 作者背景 为理解课文打基础 听、看

3 多媒体 论据 理解议论文中的论据 思、看

4 多媒体 课文结构 论据如何证明论点 思、看

八、 教学过程

1、 教学过程 简述

首先用历史上有骨气的例子引入课题,接着学生自学课文,找中心论点和论据,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论据,然后探讨课文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理解课文的结构,这是一篇非常好的议论文,可作为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典范文章,因此,深入理解课文的结构对学生掌握议论文和以后学写议论文都有好处。

2、 教学结构流程图(附后)

九、 板书设计

谈骨气

讲道理 摆事实

富贵不能淫 文天祥慷慨就义

贫贱不能移 穷人不食嗟来食

威武不能屈 闻一多宁死不屈

教学流程图


编辑:xiejinping
温馨提示:免费领取0元试听课!满意在报名!
中小学辅导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