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返回页面
返回上一页 菜单 搜索

《相交与垂直》微格课教学设计

学大教育
来源:学大教育

2023-05-08 11:29:00 | 阅读:109

进入 >

相交是直线与直线三种关系(平行、异面、相交)的一种,包括了垂直的情况,垂直就是比较特殊的相交了,就是这两条直线的夹角是90度的时候,就是垂直.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交与垂直》微格课教学设计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相交与垂直》微格课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本教材第七册《相交与垂直》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相交与垂直的基本概念,掌握互相垂直、垂足、垂线等内容,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的知识要点,掌握作垂线的基本技能。

2、 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领悟相交与垂直的内涵,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抽象概念。让学生感知、实践作垂线的方法。

3、 通过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的趣味性,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建立抽象的互相垂直的概念,让学生掌握作垂线的技能。

一、导入

老师拍摄了一些漂亮的照片,大家想看吗?这些直线都有一个特点,它们都(相交)。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相交的线,相交的两条直线会组成角,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相交有关。

二、新授

1、两根小棒相交可以得出角,大家想动手玩玩吗?(要求)同桌合作摆小棒,摆好后把两根小棒相交得出的角在中画出来。然后汇报

2观察一下这些直线,相交后线与线之间形成了(角)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你有什么方法证明自己摆的角是直角吗?

(生:用量角器量一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用30度和60度角拼、用书的角去比……)。(课件示范用三角尺直角去量)

这三组直线都相交成什么角?(板书:成直角)它是由几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板书:两条直线相交)

3. 揭示概念

像这样,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关键是看什么?(相交成直角)

4.质疑:对于互相垂直你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吗?“互相”是什么意思?

师举高一根小棒,能不能说这根小棒垂直? (不能)必须有另一根小棒与它垂直

我们以图①为例,为了区别它们,在直线上取一点。我们不能说线段OA是垂直的。

应该是OA垂直于OB,还可以说OB也垂直于OA。记作:OA⊥OB

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都有一个交点,叫做垂足。

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时,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4、进一步认识概念

(1)让学生举出见过的物品中哪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2)判断并指出下列图形哪几个图的哪两条直线是相互垂直的?为什么?

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3)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相互垂直。

学生试折,再汇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折。)

3、变换形式,概念

(1)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相互垂直的。

(2)我说你摆:课本21面练一练第1题。

(3)看一看:课本21面练一练第2题。

三、应用------画垂线。

1、 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先画一条直线,再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直线对齐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另一条直线。)

2、 过直线上一点作垂线。

·

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平移三角尺使已知点A与三角尺的另一条边也重合,沿三角尺的另一条边(过A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与已知直线垂直。

3、 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

·

方法同2,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4、 实践感知: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四、 解决问题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内容,解决上课引入的问题,用正确的方法找到小明到公路边的最短路线。

《相交与垂直》微格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理解垂直。

2. 能用三角尺画垂直。

3. 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教学: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摆小棒活动。

请大家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

2.思考。

两条直线除了平行,还可以怎样?相交。

3.板书。

平行和相交。

二、学习新知。

1.摆一摆,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

观察,这么多相交的图形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比较垂直与相交。

同桌讨论:垂直与相交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摆出垂直的图形。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它们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长方形的纸,让学生思考,通过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线吗?

让学生尝试折一折,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动要求:拿出一张正方形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验证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线,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吗?

5.我说你摆。

完成书本第22页第1题。

生活中的应用: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6.学习画垂线。

提问: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吗?

学习自己尝试画垂直线。

展示汇报交流:为什么这样画?说说这样画的原因?

小结:用直尺画一条直线,标出一点,画过这一点的垂线。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师边说边演示。

同桌操作:直线外一点画互相垂直的线。反馈交流。

三、巩固练习。

书本上第23页小实验。

提问:去河边,怎么走最近呢?

小组合作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

师提问:从O点到直线AB有多少种可能。

比较:在这么多线段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一条是最近的?为什么?

四、小结

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

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相交与垂直》微格课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相交与垂直(第17-19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量一量

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

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

二、折一折

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折纸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三、说一说

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四、练一练

1、我说你摆。

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

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画一画

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

六、小试验

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相交与垂直》微格课教学设计4

1 教学背景

1.1教学内容

《垂直与平行》是义务教育四年级上册内容。

1.2教材分析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充分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本课是本单元的首要课时,主要解决平行和垂直的概念问题。

2 设计理念及教学设想

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生活中随处可见平行与垂直的“原型”。本节课就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以教材内容为依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生活实例引入 ,通过猜测,动手画线,图形反馈,分类,观察,讨论,归纳来学习-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再通过练习进行巩固,最后进行高效性试试。

教学中将注意创设生活情景,使学习贴近学生,注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同时教师通过“自学——质疑——交流——解惑——应用”的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 教学目标

根据课的内容,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本着“主体,高效”的活动宗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认识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含义,掌握平行线的特征。(2)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的含义,掌握垂线的特征。(3)使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4)在分析、比较、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等概念的本质属性。

考点:概念的理解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设计

4.1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复习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点。

(2)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4.2自主探索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1)操作感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师出示两条又细又长的直线,放在桌面。猜一猜:这两条直线掉在桌面会出现怎样的位置状况?

学生用小棒在桌面上摆一摆。然后把两条直线掉在桌面会出现的位置状况画在纸上(创设生活情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2)展示学生作品,师提取几组有代表性的直线进行研究。(课件出示)

(3)分类。①学生活动。②汇报,交流。

小结:由此可见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就有两种情况:相交与不相交(分类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相交”与“不相交”,既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又为发展空间观念和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4)揭示概念:互相垂直,互相平行。

揭示平行的概念。学习图中延长后相交的情况。(这也是分类时最容易错的,教学时用课件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认识“平行”的教学,通过“自学-质疑-解惑”的过程,使学生亲身体验,理解平行中“同一平面”,“永不相交”的概念。并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例子,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构造,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主动。)

揭示垂直的概念。理解“相互垂直”,“垂足”,“垂线”的含义。(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进行系统性整理。)

(6)看书质疑。(通过质疑,解惑的过程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看书。)

(7)让学生找找课室里有关垂直与平行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知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从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且坚定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4.3巩固提高

4.4全课总结

《相交与垂直》微格课教学设计5

1.认识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的位置关系,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相交的特例,认识垂线。

2.经历获得垂线的探索过程,能借助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教学:认识相交和垂直,认识垂线。 教学难点:能借助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书包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出示情境图,请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指一指,说一说,你从途中看到两条直线了吗?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从实物图中抽象出两条直线) 2. 画一画。自己独立画出每个图中两条直线相交的图形。

3. 结合图形揭示相交的概念。在这一组图形中,两条直线交叉,我们称两条直线这样的位置关系叫“相交”,两条直线形成的交叉点叫“交点”。

二、 合作探究

1. 出示两条直线的位置图,下面这两条直线相交吗?为什么? 2.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3. 试着画一画,如果把两条直线延长后能不能相交?

4. 出示建筑物的图片,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要试着看看延长后能不能相交。

三、 动手操作

1. 利用电子书包的功能,将一张纸条固定,转动另外一张纸条,边旋转边观察两张纸条的位置关系。在旋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畅所欲言) 2. 讲纸条摆成相交成直角的状态,说一说,此时相交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明白,两条直线如果相交成直角,是相交的特殊状态,叫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此时的两条直线都可以叫做垂线。

3.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你能试着用折一折的方式得到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并在纸上画出这两条直线,标出交点和直角符号

4. 利用手中的三角尺,画出一组垂线,想一想怎样利用好这个三角尺呢?

四、 练习巩固

1. 首要关:在途中分别找出两组相交或垂直的线段。描出来。 2. 第二关:在图形中找出那两条边互相垂直?利用三角尺比一比。

3. 第三关:试着画出下面直线的垂线。想一想我们需要利用什么工具呢?

五、 归纳小结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相交与垂直》微格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 教学设计优秀范文

★ 教学设计方案通用范文5篇

★ 《我是什么》的教学设计

★ 《草原》的教学设计

★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簇新版5篇

★ 《三峡》教学设计

★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曹操《短歌行》教学设计

★ 《日月潭》教学设计

★ 《在家里》教学设计

编辑:xiejinping
温馨提示:免费领取0元试听课!满意在报名!
中小学辅导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