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8 11:22:00 | 阅读:112
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临终前留给儿子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内容呢?是一首《示儿》? 在这节语文课上,我们共同穿越时空,回到来一个幽暗的夜晚,认识来一位伟大的诗人,领略来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怀。同学们,我们中华儿女的爱国情结从古至今谱写了也正谱写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愿这赤子之情再次深切地融入你我的血液,植入你的心中!小学语文《示儿》教学实录,你值得一看!
一、 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师:公元1210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一位老人重病缠身,即将离开人世。(出示图)弥留之际,他用颤抖的手给儿子题了一首诗作为遗嘱。这首诗,这份遗嘱,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传诵,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首古诗,(板书)一齐读——
生:(齐)《示儿》。
师:通过预习,你知道《示儿》在题目中的意思,就是——
生:写给儿子看。
生:告知儿子。
师:你还知道这位奄奄一息的老人是谁吗?
生:是诗人陆游。
【点评】揭题、解题营造了诗歌的“创作情境”,揭示了诗歌的作者及其创作意图,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起到了先声夺人的。
师:对于陆游情况,课外你还了解了哪些?
生:陆游生于1125年,去世于1210年。
师:陆游活了85岁,是个高寿的老人。
生:他是南宋盛名的诗人。
师: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诗,是位高产的诗人。
生:陆游一生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但屡遭投降派的排挤,最终被罢免官职。
师:陆游,还曾是一位驰骋沙场、威震敌胆的抗金将领。但生不逢时,命运多舛。同学们,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临终之时,还有什么事令他放心不下,需要写下遗嘱交代给孩子。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他的这份特殊的遗嘱——
出示: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点评】我国古代盛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曾提出“知人论世”的文学评价观。他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思想及其生活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其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这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观念。孙庆博老师深谙此道,他通过引导学生对陆游的“多角度”了解,使学生对作者不但知“其人”,而且明“其世”,这对深入领悟诗歌思想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 走进诗句,读通读顺
师:读诗,就要字字入目,句句入心。请大家再读读这首诗,争取把它读正确,读通顺。(生练读)
生:“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将“翁”的音“wēnɡ”读成“wēn”)
师:这是一个后鼻韵母,跟老师读“wēnɡ”。(生读)
师:诗,不光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这样才有诗味儿。这是一首七言诗,七言诗该按照什么样的节奏来读呢?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练读)
生:“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这位同学是按照“2-2-3”这样的节奏来读。听起来很有味道。像他这样,我们一齐来读——(生齐读)
【点评】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古诗不少是律诗。其格律是非常严谨的,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等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如在上述诗句中以每两个音节(即两个字)作为一个节奏单位,读出词和词中间的音节停顿,这是诵读七言律诗的“范式”。而读好这种停顿,既反映了诗歌的外在节奏,又表达了感情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彰显了其内在节奏。需要强调的是:格律诗的这些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是作为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的。超卓的办法是通过诵读,当学生读到琅琅上口时,诗歌的外在和内在节奏就会协调一致,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格律诗的音乐美、结构美和意境美等。
新课
三、 品词析句,读懂诗句
师:读了这份遗嘱,你知道在弥留之际,诗人最牵挂的事情是什么吗?你是从哪句诗中体会到的?
生:他希望祖国能够统一。可以从“但悲不见九州同”体会到。
师:“九州”就是?(生:祖国。)“同”的意思就是?(生:统一。)
生:他希望朝廷的军队能够收复中原。可以从“王师北定中原日”体会到的。
师:“定”的意思就是平定,就是“收复”。还有不理解的词句吗?
生:“死去元知万事空”我不理解。
生:“家祭无忘告乃翁”我不理解。
师:谁理解这两句?
生:“死去元知万事空”的意思,就是“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师:“元”就是本来的意思。
生:“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思,就是“在祭祀祖宗时,千万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个好消息告诉我啊”。
师:“祭”,就是祭祀的意思。我们来看看“祭”字是怎么写的:左上是“一块肉”,右边是“一只手”,手捧着肉,把它放到“桌子上”,来祭拜祖先。这个字在写的时候要做到左右对称。把这个字在本子上练写两遍。注意写正确,写规范。(生写)
师:谁能把陆游的遗愿连起来向大家说一说?想一想,这个遗愿是对谁说的?(生:对他的儿子)说的时候,超卓在前面能加上一个词“儿子呀——”,这样听起来更语重心长。
生:“儿子呀,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只是我因为没能看到国家统一而感到悲伤。如果大宋的军队能够收复中原,你们祭祀祖宗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呀!”
【点评】由于小学生课外广泛开展了古诗诵读活动,因此,入选教材的古诗教学也不一定从零开始。孙老师在“读懂诗句”的教学中,“先学后教”,让学生先交流读懂的诗句,再提出不懂的诗句,最后翻译诗句内容。这样教学,针对性强,效率高。特别对诗句中文言词的落实,更凸显了高年级古诗教学的特点,为进入初中语文学习作了较好地铺垫和过渡。
四、 注意对比,体会情感
师:俗话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所谓的诗眼,就是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请大家找找,哪一个字最能突出陆游此时的心情?(生默读思考)
生:“悲”最能突出陆游此时的心情。
师:(板书:悲)“悲”字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想一想,陆游悲从何来?学习古诗文,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了解写作背景。知道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对于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情感很有好处。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陆游生活的那个年代。自己读读下面的这段文字——(出示):
北宋末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朝的军队节节败退。当时的汴(biàn)京(今天的开封)被攻陷,宋徽宗、宋钦(qīn)宗被俘虏。从此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的家庭妻离子散,的妇女惨遭蹂躏(róu lìn),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自读,指名读)
师: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昔日的权贵们都到哪里去了?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