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6 09:36:00 | 阅读:111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秀征文500字范文
年,中国最隆重的传统习俗;是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留下来的精华。中国年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秀征文500字范文,欢迎参阅。
作为80后出生的孩子,跟随改变开放的步伐一同见证了共和国的成长。春节作为中国人最传统最有仪式感的节日,无疑最能体现时代的日新月异。
【大扫除】
小时候,住平房,年关将近,最怵的就是大扫除,因为年底爸爸总不在,妈妈又倔得像头驴,非要大扫除。于是,我们姐弟俩被强拉着擦玻璃、扫房顶、挂窗帘,里里外外跑着递抹布。干累了,对着水管撅着腚一顿猛灌,直爽到心里。最喜欢满院红红绿绿贴春联,却还要清理上一年的旧印,因为用的都是自家现熬的浆糊,非常瓷实,半天都搞不定。小时候住平房,呵口气都冻成冰,一天下来小手皴得像倒刮的鱼鳞。
如今,家安在十层楼高,过年就只剩下贴对联、扫屋子。难得孩子爸在家,驾着梯子擦玻璃扫房子,忙上忙下,却没有记忆中小时候那般灰头土脸。10岁的女儿最喜欢写春联,有模有样的沾墨刮墨运笔。虽然没练过书法,难得有这么高的兴致,还是要举爪点赞。写好了,爸爸帮忙拿胶带一固定就0K。
【囤年货】
童年的记忆,总是和甜蜜的糖果绕不开关系。家里平时是没有糖吃的,年前会跟妈妈推着自行车在市场里挤来挤去,买瓶香油、买副对联、称点猪肉,最后一定要买一大兜子“喔喔”“佳佳”奶糖,挂在车把上心满意足地回家。白天出门一定会把衣兜揣得鼓鼓囊囊的,和小伙伴分享。这个时候谁要是掏出一颗酒心巧克力,真是羡煞众人。一口咬下去,滋溜一下酒芯儿顺着食道流进去,淡淡的甜滋滋的酒味,那种感觉美极了。还有妈妈做的炸带鱼、糖醋丸子,拇指食指一哆嗦,一个丸子就进锅了,对于我,那种好奇不亚于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所以一个休息我的体重总是能超越众人的期待,蹭蹭窜上去十斤。
如今,我们穿梭在全年无休全年供货的商超里,面对琳琅满目的东西,还是会挑挑拣拣,选副对联,换个靠垫,搬盆花……而蜗牛还是直奔糖果巧克力,狡黠得冲我吐个舌头,拽着我的衣角,眼巴巴地望着不愿挪步。
【穿新衣】
那时候,爸妈赚一点工资要养活老老小小N口子,平时是很少买新衣服的,过年为了省钱,巧手的妈妈会扯一些布,照着别人家的样子做,所以我们从上到下也都是新的。三十洗完澡就闹着穿出去,和小朋友比比,显摆显摆,看看到底谁的衣服更漂亮。还记得有一年三十晚上,我的新毛衣还差一只袖子没织完,妈妈说“丫头,毛衣织不完了,咱能不能过完年再穿?”我瘪着嘴没吭气,妈妈一直织到天亮人家的花炮声响起。直到现在我仍然固执地认为,孩子过年是不能没有新衣服的。
而今,常有新衣穿的女儿对于过年买衣服没有一点期待。反倒在“双十一”的时候就自己画了衣服的样子,选了毛线和布料,让我帮她做。于是,每天下班不论早晚,我都会拿起来织两针,断断续续也到了年三十。“蜗牛,还有半只袖子,妈妈可能织不完了,初三穿吧。”“额……”蜗牛居然以同样的招数对付我,瞧瞧,历史是多么的相似。所以,这个晚上我除了在吃饭,一直在奋笔(针)疾书(织)的。
【洗澡】
小时候家里不能洗澡,平时会打盆水瞎擦擦,而且要交水费,所以水要省着用。年前妈妈一定会带我们姐弟俩去单位的澡堂洗个澡,当然,弟弟是自己进男澡堂的。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像进了戏场剧院,然后是混合着香皂味的浓浓的“人味”扑鼻而来。脱掉衣服,我记得我的手臂中间有条清晰的分界,靠手的这边是白的,以上要深一度。尤其手肘膝盖部位,妈妈会按在喷头上泡啊泡,泡软了再搓啊搓,搓一地泥。因为皮肤被搓的又红又痛,每次洗澡都像杀猪一样。
今年,我把女儿摁在浴盆里,边搓边唠叨“这每天洗澡都洗别人身上了吧,天天穿着衣服怎么肘子还脏成这样?”女儿满不乐意地嘟哝,“昨天刚洗了,今天怎么还洗?”嗯,我是养成了这个坏毛病,之前刚洗过澡,也会在三十晚上再好好洗洗,然后换上漂漂亮亮的新衣。
【包饺子】
那时候,讲究三十晚上把过年的吃食都准备好,初一到破五都不摸刀剪。妈妈忙着在厨房剁馅,我们围着妈妈把面揪成小块,再拍成饼子,捏成壳子,凑热闹。“我们__(弟弟小名)可厉害呢,什么都。”弟弟就被连哄带骗学会了擀皮,而我就负责包,什么月亮饺子、猪耳朵饺子、老鼠饺子,都不在话下。当然,哪个饺子里藏了硬币,就成了我和弟弟之间的秘密。每次煮饺子的时候,妈妈都会嘱咐我们,饺子煮破不能叫破,要说“挣了”,不小心摔碎了碗,要说“岁岁平安”。直到现在,每次吃饺子都会想起来,那是一种过大年隆重而热烈的仪式感。
今年,在婆婆家,几个孩子窝在一起,早早地嚷嚷着要包饺子。像模像样地填着馅儿,收着口儿,脸上身上都是粉,像极了花猫。“咱们里面少放了什么?”几只花猫异口同声“钢镚儿”“我们不要了,我们一会要抢红包!”人手一部手机,“抢红包”是这个时代孩子的记忆。
【春晚】
那时候,春晚和年夜饭是一个意思,年年必看。朱时茂和陈佩斯、黄宏和宋丹丹、冯巩和牛群、费翔《冬天里的一把火》、毛阿敏《思念》,头天晚上看完,初一一大早,小伙伴就聚在一起重演。
回到现在,好多人说,春晚更像是五优级酒店的菜,规模大花样多,却没啥特色也吃不饱,所以看的很少了。我想,是有了更多能承载欢喜的东西。今年,电视机里开着春晚,女儿和姐姐弟弟们站在镜头前自导自演,还拉着我们表演,电视里说了什么我们一句都没听着,却觉得幸福感满满。
【拜年】
那时候,初一一大早要给爸妈拜年,然后被爸妈领着到七大姑八大姨家串门,拜个年揣着一兜子5毛、1块、5块的压岁钱,成就感满满。
而今,三十晚上我们都抠着手机,“滴—滴—滴—”的微信、短信不绝于耳,拜年是无声的语言,对比之下沙发边上落了层灰的电话机更加孤寂。女儿时不时拿起手机来个“美拍”,微信朋友圈就是各路美女帅哥的比拼场。
我想,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它会像我的这些记忆一样,只是换一种形式存在,换一种形式储存在孩子们心里。多年以后,他们也会发自内心的特别怀念、特别温暖、特别幸福。感谢我的国家、感谢那些为此付出汗水和生命的人们。
春节,在中国人的心里是个五颜六色的词汇。这里有摇曳在春风里的灯笼红火,有除夕绽放在夜空中的烟花绚烂,有团圆餐桌上丰富美食的形色俱佳……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个春节变了“颜色”。
这个春节是“灰色”的。“灰色”是忧伤的颜色。忙碌了一年的人本应该拿着回家的车票,带着满满的收获,循着熟悉的小路,回到阔别许久的家乡。脑海中幻想着亲人迎接自己的画面,暖意便不禁涌上心头。谁也不曾想到,就在此时,病魔忽至,计划全乱。看着每天新闻中不断攀升的数字,我们的心中一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很多人逝去了。后来人还要厉兵秣马,整装出发。“灰色”是无奈的颜色。疫情紧急,刻不容缓。为了其他地方的人民能欢度春节,有些人必须选择背井离乡,甚至“奔赴战场”。原本每个家庭都应该除夕夜里围桌而坐,共享团聚。可是因为狂妄的疫情,有太多的人不能感受这最简单、最热切的幸福。他们可能是奋战在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可能是不慎感染病毒的兄弟姐妹,他们还可能是因为临时管制而无法返乡的武汉异乡人。
这个春节也是“白色”的。“白色”是奉献的颜色。此时的武汉牵动着国内人民的心,从控制到戒严,武汉等地为了国内人民能欢度春节,做出了巨大牺牲。舍小家,顾大家。虽有无奈,却别无选择。放弃自己的欢乐,让更多的人享受快乐。都说“黑云压城城欲摧”,却不知此时的武汉“一城独擎风和雨”。国内人民怎会忍心你们独自承受,我们万众一心在一起,千难万险闯过去!“白色”是勇敢的颜色。就如同冬日里飘飞的雪花,义无反顾来到人间,为来年的生机勃勃积蓄力量。太多的人亦如这圣洁的飞雪,他们用行动感动着我们,他们是央视春晚上,没经过排练便匆匆登台的几位朗诵者;他们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白衣天使;他们是身染疾病,却依旧乐观向上的兄弟姐妹;他们是为了控制疫情扩散,而放弃回家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逐梦人。
这个春节更是“红色”的。“红色”是坚定的颜色。纵有疫情肆虐,看我中华儿女。初心绽放,勇者无敌。解放军战士、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参与到这场无声的战役中。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天使,不过是一群心怀信仰的人,去完成一项艰巨的使命。众志成城,无所畏惧,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曾经我们能够改天换地,今朝我们定然可以再奏凯歌!“红色”是胜利的颜色。在这里,我们不分彼此,无论你是救死扶伤的医者,还是与病魔搏斗的患者,还是顾全大局放弃回家的奋斗者……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华夏儿女!我们都是永不言败、铁骨铮铮的中国人!我们必将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去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重难助国,多灾兴邦。纵然征途坎坷,荆棘密布,但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伟大的中国!_年的中国春节必将是色彩绚烂的!
春节到了,和往年一样,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在自贡老家,我们一家三口回自贡过春节。
吃年夜饭是春节的重要仪式之一,经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精心准备,晚餐丰盛极了!满桌的菜品琳琅满目,哈哈!我看得眼睛都不够使了――有我最喜欢吃的凉拌鸡块、有香气扑鼻的清蒸小鱼、还有色香味俱全的烧什锦——里面有猪心、猪肚、猪舌、鹌鹑蛋、玉兰片、竹笋、木耳、鱿鱼、鸡肉、菜头等……我夹了这里又看见那里,真是好一阵手忙脚乱!不一会儿工夫,竟觉得肚子被塞得满满的了,面前的碗里也堆起了小山。可是一大桌的饭菜还是那么诱人,于是管它三七二十一,我这个“无底洞”可一点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继续“胡吃海塞”!
晚饭一直延续到春节联欢晚会开播,我们全家人又聚集一堂,其乐融融地观看晚会,大家一边看、还一边嗑瓜子、聊天。
终于熬到了深夜12点,最激动人心的放烟花时间到了!我们全家老小齐上阵,把几个巨大的礼花炮连抬带推,好不容易台上了屋顶。呵!好多邻居都来了,人们纷纷熟练地开始放烟花。随着尖锐的呼啸声和一阵阵耀眼的光芒,许多美丽的烟花升空了!有降落伞、有雷王、有繁星满天还有好多说不出名字的烟花都争先恐后地冲上天空,把漆黑的夜空点缀得五彩缤纷,艳丽无比!
我最喜欢的还是我们自己燃放的一个100发的烟花,名字忘了,但那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晶莹美丽的光亮却引带大家的围观,也在我的记忆中划下了优美的令我终生难忘的印记。
我喜欢过春节,更喜欢在春节燃放的美丽烟花!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讲的就是春节。春节是我国重要的节日,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九。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买年货、贴对联、吃年夜饭、放爆竹、看春晚、包饺子、拜年、吃汤圆、收压岁钱。
今年我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春节。因为我不仅吃了许多好吃的东西买了好多新衣服,我还了解了与春节有关的传统文化!其中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就是包饺子了!像许多家庭一样我们家过春节时也包饺子。这是我首要次学包饺子。我先把饺子皮捏的扁扁的,放了一些肉馅,可是在我把饺子皮合拢起来的时候却发现肉馅被挤了出来,而饺子皮湿湿的,软软的。咦,怎么回事呢?妈妈笑着告诉我:“是因为你放的肉馅太多了,这个饺子皮作废了”。我听了之后,垂头丧气地坐在沙发上,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这时妈妈便鼓励我再做一个。对,失败乃成功之母!我抖擞了精神,又包起饺子来。这回,我吸取教训只放了一点点肉馅。果然,皮够大,包起来简单多了!可是,等我包完了一看,哎呀,饺子扁扁的,像是营养不良似的,十分可怜,一点不像妈妈包的饺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有点不耐烦了!妈妈又笑着告诉我:“你放的馅太少了!要注意分量的多少是包饺子的关键,馅多皮小包不住,馅少皮大松垮垮,你要掌控好就不难了!”听完妈妈的话,我又试着包了一个饺子。这回,我放的馅不多也不少。终于,我成功的包好了首要个饺子!虽然它的样子不算太好看,但我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依然心里美滋滋的!
怎么样?我今年的春节是不是过得很有意义呢?
记忆中的年
“明天早上,全体干部到村组和群众一起贴对联,下午回宿舍进行大扫除,晚上在食堂集合包饺子……”一天的安排满满当当,我依稀还记得在乡里度过的首要个春节,那份温暖、那丝温情。
伴着初生的太阳,空中飘着薄雾,农家小院的屋顶冒着一缕缕青烟,一支支朝气蓬勃的小分队,赶着清晨的寒气,手持红艳艳的对联,兴致勃勃地走向村庄,和群众一起贴对联,照全家福,共同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
我怀念那年一起擦窗、扫楼梯。腊月十二日所谓的“扫尘日”,扫尘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情感愿望。这天,迎着这个特殊的“日子”,全体干部也纷纷拿起扫把、洗净抹布、拽着拖把,放着《闪闪红星》《团结就是力量》这样激昂奋进的音乐,开始“精彩”的大扫除,有说有笑,有土有灰,不亦乐乎地创造着少有的仪式感。忙碌的气氛传递着新春的讯息,彰显着爱清洁、讲卫生的优良品质,寄寓着对美好明天的期盼和希望。
我怀念那年一起剁馅、包饺子。洗干净手,开始洗葱、切姜、剁肉,怎么把它包得外表好看,又美观?怎么让它牢固,不露馅?这份包饺子工作既是在考验耐心,也是锻炼意志,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我还记的乡里的干部教我包的立体“3D”水饺,综合所有的特点,“好看不露馅”。在这热闹的气氛中,似乎也给所有干部增添了一丝丝生活中的烟火气,让初出茅庐的年轻干部感受异地他乡不一样的年味,即使亲人不在身边也能感受大家庭的温暖,也能体会新春的喜庆。
我怀念那乡那村那些人。“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民……”雄伟庄严的国歌,“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铿锵有力的入党志愿。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蓝天上,自由的鸟儿在屋檐、树枝间穿梭,清晨干部们一起集中升国旗、唱国歌,结束后相约一聚,共谱新一年的计划。我记的大年三十到村组兑着米糊帮着群众贴对联,和干部一起自拍留念,和干部赶着12点一起放鞭炮跨年。
今年,倡导大家就地过年,不少干部主动留乡和同事一起跨年,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过年必备,样样齐全,年味一点不少。不少干部表示,虽然身处异乡,但是年味一点不少,别样的新年更是美。
又是一年春节时。
春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特别的情怀。对于家庭来说,无论工作多忙,无论有钱没钱,春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不论多晚都要回家过年,带着妻子,领着孩子,提着礼物,和爸爸聊聊工作,和妈妈唠唠家常,贴春联、挂灯笼、蒸馒头、包水饺、走亲戚等,是最为盛大的节日。曾经,刘德华的一首《回家》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春节,对于亲朋好友来说是一个难得的相聚机会。大家聚在一起,嘘寒问暖,交流见闻,天南海北,畅所欲言。对于故乡来说,春节是一个游子回家的期盼,哪怕山高路远,哪怕一票难求,游子都要回家,因为故乡承载了太多的记忆、牵挂。记得看过一首微诗:故乡很小,小得只能容下两个字。简单一句话,但韵味悠远,寄托着游子对故乡所有的感情。
一进腊月,年味就渐渐浓了起来。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孩子们热切盼望试,因为寒假可是他们的天地。盼望着,盼望着,寒假终于来临了,手里高举着鼓励一路飞奔回家,大人们看到孩子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自然很欣慰。放假了,大街上满是小伙伴的身影,男孩最喜欢的自然是鞭炮,奶奶早就给我俩准备好了,我和堂弟拆开包装,逐个清点起来,总共多少个,每天可以放几个……我俩调皮得很,放鞭专挑晚上,躲在路口的柴火垛里,见有人过来点燃扔到人家脚下,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逃离“犯罪现场”,结果还是被人家追上找家长。
农村大集别有一番滋味。最喜欢和弟弟缠着奶奶去赶集,我俩左右搀扶,哦,不,是绑架奶奶带我们去玩。孩子嘛,就是喜欢热闹,大集上,卖烟酒糖茶的、耍杂技的、写春联的、菜贩子的吆喝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摩肩擦踵的人群,好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这时,可乐了我和弟弟,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捉迷藏,急得奶奶到处找。记忆最深的就是卖鞭炮的小贩放鞭,嘴里还大喊:不响不要钱!当时恨不得将集上所有鞭炮都据为己有。一直到现在,鞭炮情节尚留心底,每逢春节,总拿外甥作掩护,过一把放鞭炮的瘾。
我们是村里的大家族。爷爷是个老八路,另外几个爷爷以前也都在公社里任职。父亲这一代有十七个叔兄弟,受特定时代影响,除四叔在部队、三叔在机关任职外,大都以外出打工为生。到了我们这一代,说来也巧,每年都有考取公务员、事业编、国企的,村里人都羡慕说:“大学生都出在你们家族了,祖坟冒青烟呀!”每逢春节聚会,这也是父辈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大年三十,一大早起来,姐姐和我帮妈妈和面、包藕荷、炸鱼、准备上供的物品。傍晚,两代人三十余人由爸爸带领,端着贡品、纸钱、好酒,都会去祖坟祭拜,来跟先人们汇报、祈福,除夕傍晚这次在老家称为“请先人”,意思是请先人们回家过年,大年初一傍晚,一行人再为先人们送行。
年夜饭最是隆重。每年都是在我家吃,二叔三叔全家悉数在场。晚宴丰盛自然不必说,最让我期待的是另外两件事:每年除夕,家宴上都会有一个固定的版块:文艺表演,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爸爸拉二胡,二叔吹口琴,三叔说快板,姐姐妹妹跳舞,我和弟弟表演相声……来拜年的人们都会说:“这活生生一个文艺世家呀!”
给长辈们敬完酒后,我们做晚辈的都迫不及待地给长辈们磕头,当然是为盼了一年的压岁钱啦!领完打赏,赶紧压在枕头底下,那时候天真地想:“真不想长大呀,那样每年都会这么无忧无虑呢!” 不过还好,父辈们现在还保留着给我们晚辈压岁钱的传统。吃完饭,女士们喝茶聊天,男士们拉开桌子打扑克,守岁嘛!
大年初一拜年不可少。一家人全体出动,兵分两路,去给村里长者拜年。那时候,我和堂弟很功利的,谁家给鞭炮就去谁家,预测谁给压岁钱进门就磕头,为此还闹过笑话,人家没准备,我俩硬是给磕头,害得人家破费……一进大门口,我俩先去捡拾地上没响的鞭炮,回家掰开把火药连成一排,点燃看火龙,在烟雾弥漫中,我俩笑得前仰后合。从初二开始,就开始走亲戚了,好吃的、好玩的,无尽地回味。
长大后,离开了生活十几年的小乡村,求学、工作,一直在外地,但每年春节都会在老家和家人一起度过,今年在外地我也有了自己的家,除夕我虽身不能到,但我相信:千里之外的牵挂和祝福,就是我回家的心路!
大年三十熬了一晚上看春晚,初一过春节还是得五点来钟起床。有时候想着多睡会,总还是要被家里老人拎起来:平时睡那么多了,过年就别睡了。待我和哥哥穿好新衣,外面早已炮声隆隆。村子的早晨总是安静祥和的,只有这一天是个例外。
随便洗一下脸,便开始放炮。爆竹声中一岁除,上一年也就这么结束了。最早放一千响的火鞭,后来日子越来越好,就成了一万响的。我们都不怎么喜欢放炮,声音太大把耳朵震得生疼。我们更爱放花,红的、黄的、绿的、白的,倏忽之间冲入云霄,散发出迷人的光亮!我们也不管这花是不是有啥寓意,反正看着心里也跟着乐开了花。放完鞭炮,整个院子铺满了红色的纸屑,好像紧蹙的花朵在风中飘荡。
这时候也才六点,我们还要去给同姓的本家送饺子。一碗饺子一份浓情,稍许寒暄稍许问候,血脉中遥远的亲情也就重新凝聚起来。长辈们时常问起学习、工作,和我们说起小时候的调皮捣蛋,接着感叹着岁月的远去。早先送饺子的时候,我们都是小娃娃,跟着爸爸一起送。现在我们成了大人,抬着饺子去村头。哥哥如今也有了孩子,小侄子再大点也得跟着我们一起送饺子。
长辈们会抓一大把瓜子糖果塞给我们,再给一份压岁钱,这是从小到大心心念念的事情。手里拿着新新的压岁钱,最终不免被老妈收缴,可是心里还是一阵窃喜。村里的习俗是,只要不结婚长辈就会给上一份压岁钱,所以哪怕我现在已近而立,还是可以收到红包。压岁压岁,真希望这岁数能被压一下。
等离开的时候,亲友把送去的饺子留下,然后回一碗自家做的饺子。收了回家休息,等着吃中午的团圆饭。爷爷奶奶,我们一家四口,我叔一家四口,一大家子十口人难得一次坐到一起吃团圆饭。二十多年里,团圆饭从也是经历了一次次的变化。我记事情起生活已经开始富裕起来,只是平时吃的还是没过年时的好,所以一年里最惦记的还是这顿团圆饭。
团圆饭猪肉、鸡肉、鱼肉总是少不了的,猪肉炒木耳、猪肉炒蒜苔、猪肉炒平菇,猪肉是年饭永远的王者。鸡肉多是手撕的烧鸡,简单粗暴,毕竟一年吃得上鸡的日子。北方鱼少,多是买了带鱼直接油炸着吃,后来也会做成蒸鱼、炖鱼、酸菜鱼,但是总是不及南方人做的地道。大人们忙活洗菜择菜做菜,我们则去偷吃,一会抓点蒸牛肉、一会捞摸点小酥肉,味道比端在桌上的好吃多了。
后来年饭的花样更多了,有时候还会做点火锅,搞点稀罕的火龙果、驴肉,再来那么点小酒。只是这也很难满足人们的胃了,爸爸说,以前哪有这么多,过年人们就只想吃上一碗满是肥肉的烩菜。烩菜的配料大抵是猪肉片子、粉条、白菜、土豆。煮上一大锅的烩菜,亲友们围坐在方桌四周,一人一大海碗,噗嗤噗嗤冒着热气、香气,别提多带劲了。每年团圆饭的时候我爸就会提议,吃盘盘碟碟的太不美气了,过年要不然就烩菜配饭吧。只是最终没有成功,毕竟有些东西是很难回去了。菜炒得丰盛、花样也够多,谁还会想过苦哈哈一锅乱炖的日子。
吃完团圆饭,再出门看看村里人扭秧歌。锣鼓喧天、人头攒动,节日也就如此这般结束了。这就是我们春节这一天的所有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随着春节的临近,我又忆起了父亲的春节。
那年,父亲退休后,按儿女们的意思,应当在家享受儿孙绕膝之乐。可是父亲那倔脾气,是任何人都说不通的。说是坐下会生病,于是,又到了原单位,正儿八经地当起了“猪司令”。
喂一百多头猪娃子,从早上起来就煮食、扫圈,抽空还地去饲料公司买饲料,逢猪有病还地请医生打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过节日也从不脱闲。这个单位有个规矩,临年靠节时,总要杀几头猪给人们分点猪肉,改善改善生活。他这个“猪司令”当然也不例外。
我二十五岁那年腊月结婚了,全家都很高兴,刚刚办完喜事,又即将迎来春节,真可谓双喜临门。过节嘛,当然要比平时吃得好一点。往年总要买上十斤八斤猪肉的,今年更不例外:只能多,不能少。正当我和妻子拉食谱准备商议购买年货时,父亲说话啦:“猪肉不要买了,今年过节单位还要分。”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我和妻子分头准备。买回了刷对联用的红纸、糊窗户纸,烟、酒、糖、鸡、鱼、蛋,又买了一小拖拉机垒旺火用的大黑炭。里里外外,吃喝杂用,为这首要个“双喜年”准备得紧锣密鼓。眼看着日历翻到了腊月二十六日,只待父亲分回猪肉,就可以准备年饭了。
腊月二十七,父亲从单位分回了他的“年货:白条条的约有三十斤猪肉。天那,全家人都傻眼了,那是什么猪肉!辛辛苦苦当了一年的“猪司令”,分回的竟是市场上削价都卖不出去的猪肚皮肉!
我和妻子都没有说话,唯有母亲,火气陡生,用手狠狠指着父亲机关枪似的劈头盖脸呵斥开来:“唉,唉,你这是分的啥猪肉?起早摸黑,‘唠唠唠’喂了一年,就喂下个这结果!今年过年,孩子们要买,你不让,说是单位分。猪肚皮肉,能吃吗?嗯?”母亲越骂火气越大,眼眶里饱含着泪水。
父亲像做错事遭大人责骂的小孩一样难堪。嘴唇嗫嚅,似乎想说什么,又没有说什么……
妻子和我赶紧打圆场。这难得的一次“双喜年”,绝不能因为这区区几十斤猪肉而破坏这祥和喜庆的气氛。
父亲对母亲的指责一点也不生气。腊月二十八早上,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后,就在厨房忙碌开了。为了这“双喜年”的年饭,父亲倾尽了他的烹饪手艺,“粗粮细做”,把少得可怜的一点红肉全部剔除出来,像珍宝一样盛在碗里,准备大年初一包饺子,猪皮熬了猪墩块,猪膘子炸成烧肉……经过父亲的这样一番巧安排,三十多斤猪肚皮肉也就找到了应有的用场。
大年初一早,父亲喝了几杯酒,话也就少见地多起来:“孩子呵,为人处世,要多想想别人,不要老是盯着自己鼻子底下的那点事儿。谁不想吃好肉?可一头猪身上能有几斤好肉?!咱退休了喂猪,又享受退休工资,又挣得喂猪钱。一人挣两份钱,能分肉就很不错了,说明单位惦记着咱呢,还要计较什么好肉、次肉呢……
父亲的眼圈红了,几滴泪珠“吧嗒”落在酒杯里。他猛地和我一碰杯,端起酒一饮而尽,尔后,转身去了厨房,下饺子去了。我突然觉得,在进厨房的那一瞬间,已经满头白发的父亲,此时此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可爱可敬,父亲是个“斗大的字不识半口袋”的人,自然没有读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脍炙人口的名句,但他却默默实践着这位伟大政治家的思想。这伟大的情愫,来自父亲那崇高的天性,是汩汩清泉出自深山幽谷的自然鸣泻。
从此,我把它称为“父亲的春节”。多少年来,它一直净化着我的灵魂,浇灌着我的生命,在我心头树起了一盏不灭的春灯。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