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返回页面
返回上一页 菜单 搜索

2017届广西桂林市高三12月校际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学大教育
来源:学大教育

2019-04-26 13:32:52 | 阅读:108

进入 >
以下是2017届广西桂林市高三12月校际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同学们可以结合答案和解析来答题,对于历史知识巩固会有帮助的。
一、单选题:共12题
1.商汤以夏桀肇“弃捐五帝恩刑,推厥三王之法籍”,方以“有夏多比较,天命殛(杀死)之”为词进行征伐,周武王伐纣也以对纣“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作为兴兵的理由之一。这些做法反映了当时
A.以不行宗法作为开战说词 B.王朝更替须得到先祖支持
C.统治者利用尊祖崇礼观念 D.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形成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的政治制度。材料“弃捐五帝之恩刑,推厥三王之法籍”“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反映了商汤和周武王利用其不遵守古代祖先礼节而讨伐进攻夏桀、纣王,体现了重视传统观念的应用,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不按照祖宗之法执行,而不是不行宗法,故A项错误;“先祖支持”只是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手段和借口而已,故B项错误;材料与核心文化形成无关,故D项错误。
 
2.秦朝“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实行垄断经营。汉初,“开关粱,弛山泽之禁”,任民经营盐铁,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汉初政策的变化
A.是立足改善中央与地方关系 B.属于社会财富再分配
C.是致力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材料没有提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任民经营”不属于社会财富再分配,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任民经营盐铁,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可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
 
3.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所强调的义理,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该学者的依据是宋明理学
A.强调三纲五常教化作用 B.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
C.注重封建神学思想 D.束缚并压制人和人性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三纲五常思想是汉朝董仲舒提出的,汉唐训诂之学偏重于对名词的注解训诂以及对于经典的注解。宋明理学“直接面对经典”不是在强调三纲五常,故A项错误;宋代“义理”是讲求儒家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是指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故B正确;封建神学不是儒家经典,故C项错误;“束缚并压制人和人性”是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故D项错误。
 
4.明朝初期举行“乡饮酒礼”时,饮宴之前要先读律令,还宣读刑部颁布的其它有关文件,并致训诫辞。有乡民若被全体与会者指擒为“顽民”,按情节可呈明政府,充军边疆。这反映明初
A.重视宣传法规以地方治理 B.乡村管理追求民主
C.政府注重宣扬宗族自治的思想 D.统治重心转向乡村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地方治理的措施。分析材料信息可见,明朝初期在地方举行“乡饮酒礼”,饮宴前要先读律令及刑部颁布的其他文件,并致训诫辞,被全体与会者指责为“顽民”的乡民可呈政府、充军边疆,这反映了明初重视宣传法规以地方治理,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宗法自治”的现象,也不能体现出“追求民主”,故B、C两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5.1938年3月,《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规定:“组织国民参政机关,团结力量,集中之思虑与识见,以利国策之决定与推行;实行以县为单位,改善并健全民众之自卫组织,施以训练,加强其能力。”该纲领的颁布有助于
A.扭转相持阶段的抗战形势 B.限制中共敌后抗战力量
C.发动群众实施全民族抗战 D.防止乡镇政权结构变动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和武汉后,进入相持阶段,时间不符合,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中共”的信息,故B项错误;据材料“组织国民参政机关,团结力量,集中之思虑与识见,以利国策之决定与推行”说明了团结力量进行全民族抗战,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调动地方力量,而没有强调政权结构变动的方面,故D项错误。
 
6.孙中山提出:按照“人类生活的程度,在文明生活进化中可以分作三级。首要级是需要。人生不得需要,固然不能生活,就是所得的需要不满足,也是不能充分生活,可说是半死半活。所以首要级的需要,是人类的生活不可少的”。第二级叫作“安适”,第三级是“奢侈”。材料体现出孙中山
A.遵守社会发展的规律 B.以进化论思想指导革命
C.追求民生的政治理想 D.民生史观脱离大众需求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据材料“人类生活的程度,在文明生活进化中可以分作三级,首要级是需要”可知反映了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想追求,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发展目标,而不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故A项错误;孙中山受进化论思想影响,而不是以进化论指导革命,指导革命的是三民主义,故B项错误;脱离大众需求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7.2004年5月,针对陈水扁连任台湾“总统”的严峻形势,大陆发表严正声明,对台独势力发出警告,并提出了“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概念。这反映出中国大陆
A.进一步完善“和平统一”方针 B.改变了对台独的一味包容
C.对台湾方针政策开始理性化 D.始终坚持“和平统一”方针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据材料“并提出了‘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概念”说明了对“和平统一”方针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故A项正确;“一味包容”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开始理性化”表述错误,故C项错误;“始终”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故D项错误。
 
8.《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客商将所得利润用于在特区内进行再投资为期五年以上者,可申请减免用于再投资部分的所得税。这一规定有助于
A.合理规范客商的企业经营 B.增强政府对经济计划管理
C.鼓励客商在特区长期投资 D.国有企业获得融资的渠道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据材料“客商将所得利润用于在特区内进行再投资为期五年以上者,可申请减免用于再投资部分的所得税”可知这一规定鼓励客商在特区长期投资,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合理规范客商的企业经营,故A项错误;材料鼓励市场投资,并非对经济计划管理,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有企业融资问题,故D项错误。
 
9.柏拉图曾描述:在雅典通过抽签,任何一个公民一生至少有一次在议事会占有一席,进入议亊会没有出身和财产的限制,对他们的特殊要求就是能召之即来,来之能用。这表明当时雅典
A.政治民主存在泛滥的危机 B.公民享有平等的参政权利
C.公民的参政权利与生俱来 D.权力分散不利于民主决策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材料没有体现雅典民主存在泛滥的危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在雅典通过抽签” “任何一个公民一生至少有一次在议事会占有一席”“进入议事会没有出身和财产的限制”强调参政议政每人都有机会,没有限制,机会均等,故B项正确;公民的参政权利与生俱来说法是在近代西方启蒙运动中提出的,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仅是提到每个公民都有参政权,至于如何行使材料没有涉及,权力分散不利于民主决策无法判断,故D项错误。
 
10.下面是1871~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指数表(单位:%)。表中数据说明德国
A.完成了工业近代化 B.人均消费能力 C.工业垄断水平 D.工业革命作用明显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近代化是一个过程,完成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工业生产指数信息,不能体现消费能力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与其他国家比较,不能体现垄断水平状况,故C项错误;根据表格信息反映了德国工业生产指数猛增,在工业革命中发展速度较快,,故D项正确。
 
11.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宣称:“科学如果不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并以一种淸新的实验结果来证明,便是毫无用处,充满荒谬的,因为实践乃是确定性之母。”这体现出达·芬奇
A.肯定了实践与实验对科学的作用 B.倡导个性解放
C.认为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注重现世生话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材料信息表明,科学必须从实践中产生并用实验进行验证,说明达·芬奇肯定在科学产生过程中实践与实验的互证作用,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个性解放是指将人性从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材料没有涉及该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认为实践与实验对科学产生同等重要,且“实践乃是确定性之母”,更突出实践的作用,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注重现世生活,即反对禁欲,主张个人享受与追求财富,这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12.为重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43年英国推出“凯恩斯计划”,指出拥护自由贸易的前提是必须强制顺差国花掉顺差余额;美国推出“怀特计划”,认为捍卫自由贸易的目的是允许顺差国积累债权。这表明英美两国
A.阻碍了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在经济实力上仍不相上下
C.激烈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 D.都在否定自由贸易的准则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材料提及的“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都是强调本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可见两国在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故C项正确;战后经济新秩序是通过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关贸总协定建立的,两个计划的提出并未阻碍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故A项错误;战后英国经济实力衰退,不及美国,故B项错误;材料中两个计划都捍卫自由贸易,D项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5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实行独相制,从事实上废除了宰相的终身制和世袭制,开创了宰相任免制。发展到东汉时期,宰相权力逐渐向尚书台转移,尚书令成为事实上的比较高行政长官。而隋唐开创三省六部制,变独相制为集体宰相制,变乾纲独断为集体议政,在中国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方面,三省长官分工合作,互相监督,避免了权力过度集中导致的“一言堂”;另一方面,尚书执行、决策、门下封驳所形成的决策执行监督一体化的权力运行机制,也使得我国古代的政治架构逐渐去除了原始的粗糙,内部的稳定性大大加强。
——摘编自杨峰飞《论三省六部制对当今大部制的借鉴价值和现实启示》
材料二 依照洛克的分权论,国家权力分为三种,其中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可以否决议会的法案,联盟权亦属于君主,可见洛克的分权论是限制削弱,却又不抛弃王权,正是本着这一原则,议会在限制王权时,保留了国王的许多特权。光荣革命后,英国法律以“默认”的方式保留了国王的许多特权。对此,一位学者说的真切:“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确定了不得违反的某些规定,而对其能够怎样行动却未明确规定。
——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到隋唐政治运作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供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国王仍享有特权的原因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隋唐与近代英国的政治运作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1)演变趋势:决策系统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决策运行机制由一相独断逐步走向多相合作的集体议事;统治理念由个人集权逐步走向有效分权。
(2)原因:洛克分权理论的影响;英国法律有“默认”的缺陷;英国资产革命的不彻底;英国君主专制传统的影响。
影响:使国王在政治运行中利用自己的特权干预政治,给各项政策的制定执行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为王权反弹和政治稳定带来一定隐患。
(3)评价:隋唐政治运作出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但其本质仍是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英国国王仍享有一定特权,但这只能说明英国资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应该从总体趋势上看到英国已实现了民主政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代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1)问,结合材料“而隋唐开创三省六部制,变独相制为集体宰相制,变乾纲独断为集体议政”体现了决策上由独相制到集体宰相制的商议;“三省长官分工合作,互相监督,避免了权力过度集中导致的‘一言堂’”体现了由一言堂、乾纲独断到有效分权。
第(2)问,“原因”根据材料“依照洛克的分权论,国家权力分为三种,其中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可以否决议会的法案,联盟权亦属于君主,可见洛克的分权论是限制削弱,却又不抛弃王权”可知受洛克的分权学说影响;材料“光荣革命后,英国法律以‘默认’的方式保留了国王的许多特权”体现了英国法律以“默认”的方式;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尊重传统,革命不彻底。“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种种法律,限制国王的权力,同时又在不影响国家本质的前提下保留了国王原有的许多特权,很容易出现反弹。
第(3)问,评价从实质来看中国属于专制,而英国属于民主政治;形式上中国出现了一定的民主形式,而英国保留民族传统,国王仍保留部分权力。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示意图。
提取你对材料信息的认识,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进行分析。(说明,提出一种或多种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
认识:近代工业的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综合因素发展的产物。
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矛盾尖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众多条约,清政府以“剿发捻,勤远略”为目的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其中以曾国藩、张之洞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洋务运动客观上在革新工业生产方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使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首先要审题准确,根据题干及图片,可得出关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一些认识,如近代工业的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综合因素发展的产物;近代工业推动了民生、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近代工业发展过程中政治性较突出等。从中选一种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即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5.【历史上重大回眸】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士大夫将清王朝的“第二次繁荣”称为“同治中兴”。同治中兴主要是指通过整肃士气和经世致用来恢复传统秩序的种种势力所取得的成效。科举考试再度举行,这些考试尽管还是采取考八股文的形式,但却强调当时的现实问题。在官场内,更严厉地整肃纲纪,严惩贪污腐败,与此同时,在对外事务中,殚精竭虑地保持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以便为国家提供重建和自强的机会。然而,同治中兴显然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它未能使清王朝恢复到足以体面地生存在进代世界的水平。它对西方军械、技术和外交的模仿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西方文明中的精华所在——政治体制、社会理论、哲学、艺术和音乐——全然没有触及。从历史的眼光看,它充其量不过是清王朝国运持续衰落中的一缕回光返照而已。
——摘編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同治中兴”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同治中兴”。
【答案】(1)表现:一方面,恢复传统秩序,同时改变科举考试的相关内容,整顿吏治,与西方列强保持和平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开启现代化,学习西方科技、军事、文化和加强对外交流。
(2)简评:近代化的尝试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近代中国军事力量,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同时,其对西方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器物层次,未能从根本上触及落后的社会制度;其力主恢复传统秩序一定程度上了封建统治,并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国近代化,故而也就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治中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治中兴。
第(1)问,根据材料中对同治中心含义的解释及其在科举制度、官吏制度方面的措施进行分析得出其恢复传统秩序,同时改变科举考试的相关内容,整顿吏治,根据材料中“在对外事务中,殚精竭虑地保持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以便为国家提供重建和自强的机会”并结合所学得出学习西方科技、军事、文化和加强对外交流。
第(2)问,同治时期,处在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时期,因此结合所学可知它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特别是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办的三支海军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近代中国军事力量,但是其对西方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器物层次,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国近代化。
 
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1945年,美国对苏联进行援助的数量惊人……这些物资总价值约为102亿美元。加上各种劳务费,如美国船只的运费,为苏联修理船只的费用,以及为苏联培训飞行员和海员以驾驶飞机和船舰等需要的费用,这些费用约为7亿美元。因此,美国对苏联的租借援助的总价值达到了109亿美元。……根据美国历史学家德怀特·杜蒙德估计,美国全部援助截止1945年底达到490.96125亿美元,其中对英联邦援助约307.53亿美元、苏联约111.41亿美元、法国23.77亿美元、中国13.35亿美元。
——摘编自丛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对苏联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苏援助政策的作用。
【答案】(1)特点:数额巨大;方式多样;多以租借方式进行。
(2)作用:美国对苏联的援助增强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物质力量;维护了美国与苏联的反法西斯同盟关系;有利于减轻美国在战争中的压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美国对苏援助。
第(1)问,据材料“美国对苏联进行援助的数量惊人”可知金额巨大;材料“加上各种劳务费,如美国船只的运费,为苏联修理船只的费用,以及为苏联培训飞行员和海员以驾驶飞机和船舰等需要的费用”说明了方式多样;材料“美国对苏联的租借援助的总价值达到了109亿美元”反映了主要以租借为主。
第(2)问,结合所学可知对苏联的援助,增强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物质力量;同时站在美国立场来看也有利于减轻美国在战争中的压力。
 
17.【中外历史人评说】
材料 李自成,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参加农民起义以来,李自成在各地流动作战,并无固定的据点和严密的组织,也没有提出过明确的战斗目标。他在河南聚众获胜后,军中文士牛金星与李岩向李自成建策,提出“均田免粮”的战斗口号。“均田免粮”这一朴素的口号,恰好反映了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极大地便利了农民军的发展。李自成还提出农民军“平买平卖”的口号。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权,不久攻占北京,取代明朝而处于四面受敌的被动地位。特别是北面的清国和江南的明室残余,构成了夹击大顺的严重形势。北京城内的大顺政权正忙于筹备李自成做皇帝的登基大典,军士们则竞相“追赃”积财,准备还乡。大顺强敌压境,而军心涣散,失败不可免了。
——整理自《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自成“均田免粮”“平买平卖”口号的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
【答案】(1)影响:反映了农民的迫切愿望,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也有利于获得手工业者和商人的支持;为大顺政权的建立和攻占北京奠定基础。
(2)原因:提不出更科学的革命纲领;对敌对势力的威胁缺少足够的警惕;军事胜利后贪图享受,军心涣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历史人评说——李自成。
第(1)问,根据材料“‘均田免粮’这一朴素的口号,恰好反映了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极大地便利了农民军的发展”得出反映了农民的迫切愿望,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根据材料中“李自成还提出农民军平买平卖的口号”可以分析有利于促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得到他们的支持,根据材料中“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不久攻占北京”得出为大顺政权的建立和攻占北京奠定基础。
第(2)问,根据首要问中李自成提出的口号可以分析判断农民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提不出先进的纲领,没有提出明确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据材料中“特别是北面的清国和江南的明室残余,构成了夹击大顺的严重形势”得出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根据材料中“北京城内的大顺政权正忙于筹备李自成做皇帝的登基大典,军士们则竞相‘追赃’积财,准备还乡”得出军事胜利后贪图享受,军心涣散。
 
 
编辑:J.F
温馨提示:免费领取0元试听课!满意在报名!
中小学辅导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