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晌午,邵康节(北宋盛名哲学家)和他12岁的小儿子邵伯温在院子里乘凉。突然院墙外边伸出一个人头来,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缩回去了。邵康节问儿子:“你说这个人瞅啥?”伯温说:“八成是个盗贼,想偷东西,看见有人,又走了。”
“不,”邵康节说,“那人是找牛的,不是盗贼。”儿子不信,跑出去向那人问是不是找牛的。“是啊!”找牛的人说,“小兄弟,你咋知道我是找牛的?”试问:邵康节是如何知道这个人是来找牛的呢?
邵康节是这样解释的:伸出头来的人若是个盗贼,见院子里有人,便会立即缩回去。他见院子里有人,还是瞅一圈,这说明是在寻找东西,而且寻找的还是会动的东西;只瞅一下而没仔细看,说明是个大东西;看他的样子是农民,所以准是找牛的。邵康节的回答,其实是一系列的推理,这就是推理分析法。
编辑:xieji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