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梵高的坟茔(节选)
范曾
(1)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凛冽,木叶尽脱。顺着塞纳河向西北行,便是一片冬天的萧瑟。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
(2)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100年前来到法兰西后等待他的是贫困与饥饿。梵高一生卖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在压抑着他。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比较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纸包的些许烟草,它似乎向我们唱出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艺术既然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栽便是比较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平的社会用生命作一次壮烈的抗议。
(3)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藉。当罗丹命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尼面对着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农鞋,画这些巴黎的老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临风摇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像?这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隐耀中。看他画的所有的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竖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疏懒惰性。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梵高撒向人间的一个永恒的谜。
(4)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当一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比较后以7150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5)我们来到梵高的坟茔,它坐落在一所极平凡的公墓里,梵高和他心爱的弟弟德奥合葬,两块墓碑,方身圆顶,没有任何纹饰,没有花岗岩的墓室,碑前只有一抔黄土,覆盖着长青的番藤。公墓寂然无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然而梵高墓上的碧草却在刺骨寒风中颤动着不屈的生命。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四周。这不禁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坟》,总有一些人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
1. 为什么说梵高是一位“艺术的殉道者”?阅读第二段的有关内容,作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第3段中,作者提及罗丹和莫提格里昂尼这两位艺术老师的创作情况,这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1)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2)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 梵高的作品有哪些特点?请仔细阅读第3段,然后作简要概括。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本文理解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
A. 第5段说:“堪告尉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四周。”意即坟茔远离城市喧嚣,他的灵魂可以享受这里的宁静与芬芳。
B. 文章比较后提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意即一个人生前的荣耀不过是过眼云烟,等待他的常常是身后的寂寞,而伟大的艺术家却永远被铭记和敬仰。
C. 第3段说:“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意即梵高的画风填补了美术史的空白,开辟了色彩学和美学的新领域。
D. 古往今来的画家不可胜数,可分为三类:一是画社会认为比较好的画;二是画自己认为比较好的画;三是置好坏于度外,被冥顽不朽之力驱动着画笔作画。梵高属于第二类。
E. 梵高死后的荣耀说明真正的艺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如醇酒,愈久愈香。
答:( )( )
二.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骨髓移植是从20世纪5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医疗技术。它是指把骨髓细胞从一个人体内移植(一般是通过静脉输入)到另一个人体内。确切地说,“骨髓移植”应该叫做“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是人体内所有血细胞的“种子”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等,都是由它经过多次分化发育而来的。造血干细胞能自我复制(即产生新的造血干细胞),进行自我补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患者先进行超大剂量化疗和放疗,主要目的一是比较大限度杀灭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二是全面摧毁病人体内正常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使免疫细胞不能攻击植入的异体细胞,为新植入的细胞提供生存空间。然后将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让患者恢复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造血干细胞通常存在于人体的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两端的红骨髓中,只有极少数会到血液中“旅行”,医生只能通过抽取骨髓这条“路”获得造血干细胞,因而这种方法也就被称之为“骨髓移植”。近1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已经有办法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过程称为“动员”。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获得大量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这种方法称为“外周血造干细胞移植”。也就是说,现在“捐赠骨髓”已不再是“抽取骨髓”,而是“献血”了。
到20世纪70年代,骨髓移植技术逐步成熟,众多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和血液病患者得到救治,大约50%~70%的急性和慢性白血病患者可以长期长存。为发展这项技术作出重要贡献的美国医学家托马斯(E.D.Thomas)获得了1990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
1. 根据文意,对“骨髓移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骨髓移植是把一个人的骨髓移植到另一个人的体内的医疗技术。
B. 骨髓移植实际上是把一个人的骨髓通过静脉输入到另一个人血液中的医疗技术。
C. 骨髓移植是把一个人的骨髓细胞实际上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另一个人体内的医疗技术。
D. 骨髓移植实际上并不是移植人的骨髓,而是输血的过程。
2. 下列对首要段中画线句子“造血干细胞是人体内所有血胞细的‘种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都是由它经过多次分化发育而来。
B. 造血干细胞可以让患者恢复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C.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控制,进行自我补充的功能。
D. 造血干细胞在人体血液中含量极少。
3. 下列说法不属于进行“骨髓移植”过程的是( )
A. 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去,通过细胞分离机分离获得造血干细胞。
B. 对患者进行超大剂量的化疗和放疗。
C. 将骨髓供体中的造血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
D. 比较大限度杀灭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全面摧毁人体内正常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4.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骨髓移植技术经过了二三十年的时间逐步成熟。
B. 造血干细胞通常存在于人体的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的两端的红骨髓中。
C. 医生只能通过抽取骨髓这条“路”来进行骨髓移植。
D. 骨髓移植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美国科学家托马斯(E.D.Thomas)为这项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