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返回页面
返回上一页 菜单 搜索

高考语文诗歌“比兴”手法解析

学大教育
来源:学大教育

2020-09-17 19:22:31 | 阅读:114

进入 >

在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当中,我们常常会见到“比兴”这种写作技巧,而许多同学对于“比兴”仍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那么,今天学好网小编就带大伙具体知道一下高考语文诗歌当中的“比兴”手法。

高考语文诗歌“比兴”手法解析一:什么叫“比”“兴”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觉得:“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便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为鲜明突出。“兴”便是起兴,即借助别的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经常连用。

高考语文诗歌“比兴”手法解析二:教材中的“比”“兴”运用

人教版中的古典诗歌,主要集中在高中语文第三册。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比”“兴”句: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卫风·氓》)

在这里,既有“比”,也是有“兴”。比单纯的“兴”或“比”更富于艺术魅力。诗人以桑叶来比喻弃妇由青春焕发到芳华己逝的转变。桑叶“沃若”与“黄陨”的对比,不仅暗示女主人公的容貌由青春而至衰老,而且象征了女主人公与“氓”的爱情由盛而衰。由鸠食桑葚引出女子对负心男子的沉迷,充满了沉痛和悲哀。

2、“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在这里,诗人以孔雀向南飞去却不愿失偶分离来象征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恩爱依恋。既有“比”,也是有“兴”,为全诗定下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情调。

3、“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短歌行》)

这三处,单用“比”,以“朝露”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喻才德高盛,以山、海喻胸怀宽广,接纳人才越多越好。

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

这里以锦瑟起兴,追忆华年。商隐享年不足五十,故此借“五十弦”起兴,暗喻生平,引发以下“一弦一柱”之思忆。

高考语文诗歌“比兴”手法解析三:“比”“兴”手法的妙处

比兴手法的运用,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

上述内容便是今天学好网小编为大伙分享的高考语文诗歌“比兴”手法解析,期待大伙在读过之后,能对这一写作手法有更深的知道,并且在今后的语文诗歌鉴赏中,能更准确地给出相应的答案,这是我们共同的目的。

学好网小编介绍你继续观看:高三学长分享语文复习经验
怎样理科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理科生语文不太好如何办?
语文积累:文学名著中的经典佳句
懒人怎样学好高三语文?

好了,关于高考语文诗歌“比兴”手法解析这个问题学好网崔勇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若还有更多疑问,可以点击右下角咨询哦!想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也不是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能做到有永不言败+勤奋学习+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明确地目标,而我想成功也是应该有这个配方研制而成的吧!

编辑:崔勇
温馨提示:免费领取0元试听课!满意在报名!
中小学辅导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