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返回页面
返回上一页 菜单 搜索

河南省新郑市第二中学2016学年-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试历史 试 题

学大教育
来源:学大教育

2019-05-01 16:06:40 | 阅读:185

进入 >
以下是河南省新郑市第二中学2016学年-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试历史 试 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答案看看自己的试卷完成情况。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
分布地区 贡绢州数 该地区州数 贡绢州占该地区州数比例 贡绢州占贡绢州数比例
华北地区 49 68 72.1% 21%
四川地区 21 62 33.9% 9%
江南地区 24 93 15.8% 10%
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比较为发达
C.我国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     D.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2.《松江府志》(松江府,今上海苏州河以南地区)记载明人诗云:“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材料能够反映的信息是明朝
A.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B.棉纺织业纺和织出现分离
C.江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黄道婆推广了棉纺织技术
3.元至正年间执掌国子学的吴师道,在《国学策问》中说:“近世朱子《家礼》,号为适古今之宜,好礼之家或所遵用,然不免讪笑。非出朝廷著令,使通习之,殆于不可然。”材料说明元朝
A.官方拒绝采用朱熹定制的民间礼仪        B.程朱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受到
C.统治者感受到汉文化威胁其统治          D.礼制与朱熹的《家礼》互相冲突
4.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比较为合理的是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5.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记载:“战国亩产量79.41斤,西汉初年93.68斤,汉武帝时期117.11斤,1938年115斤,1949年130斤。”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传统农业的再生产形式有落后性            B.我国粮食产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C.我国重视农业的政策具有持续性            D.传统的科学技术不能生产率
6.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下列选项与宗法制无关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B.“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C.“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          D.“别子为祖,继别为宗”
7.汉光武帝设尚书六人。尚书官位低微,但“天下枢要,在于尚书”。同时设中常侍等宦官多人,掌传达皇帝口诏,阅览尚书呈进的文书。光武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进一步皇帝决策的比较好性          B.降低宰相在中央机构中的地位
C.皇帝诏令按照程序来实施          D.完善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官制
8.历史学家吴晗在其著作中对唐代门下省官员的功能解释为:“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其有不便者,涂篡而奏还,谓之涂归。”材料主要体现了唐代门下省
A.是皇权不断加强的表现              B.体现了互相制衡的原则
C.分散了皇帝的决策权                D.了政府行政效率
9.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一·黄金》中记载:“洪武八年,金一两当银四两;幼时见万历中赤金止七八抉,崇祯(1628-1644)中十换,江左至十三换。”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      B.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C.“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     D.佛事兴盛,导致金价上涨
10.罗马法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有些法学家甚至认为“一切定义,在法学上都是危险的”。材料说明罗马法
A.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更加注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     D.忽略了对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11.2016年11月3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定,首相特雷莎·梅无权动用行政权来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政府必须获得议会授权才可以启动脱欧程序。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材料主要体现英国
A.国王依然掌握部分行政权             B.首相实际上是对国王负责
C.政治蕴含分权制衡的理念             D.尚未实现真正的三权分立
12.托克维尔指出:“假如美国总统犯了叛国大罪。这时,先由众议院弹劾总统,接着由参议院宣布罢免他的职务。然后他才到陪审团出庭受审,只有陪审团可以剥夺他的自由或生命。”据此,托克维尔强调美国
A.总统受到国会和法院制约     B.三权分立体制已发展完善
C.政治审判的程序较为严格     D.比较高司法权集中于陪审团
13.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了皇帝与首相的权限,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材料说明德国
A.建立了分权制衡的共和政体     B.首相拥有国家比较高行政权力
C.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     D.政体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特点
14.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该图实质上反映了
A.满族的特权削弱              B.清政府中央集权削弱
C.科举制功能进一步加强            D.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
15.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到,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李鸿章否认领事裁判权
C.清政府开启外交近代化进程      D.李鸿章意识到国家主权问题
16.1911年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类别 主张君主立宪 主张民主立宪 主张调和者
篇数 10 2 4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君主立宪成为主流选择
C.评比结果具有明显的政治导向性        D.《大公报》实质上是政府的喉舌
17.1927年8月,毛泽东指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该思想
A.否定了八七会议上作出的决定     B.改变了中共对革命道路的认识
C.应是国共对峙局面形成的结果     D.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18.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其后党中央所在地几经变迁,大致路线图是上海→武汉→上海→①→陕北地区→②→北平。其中①、②两处变迁的地点及迁移至此的原因匹配正确的是
A.①瑞金,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受阻
B.①西柏坡,国民党对解放区进行进攻
C.②瑞金,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②西柏坡,解放战争转入反攻阶段
19.法国某思想家曾提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方法,他们应该用这种方法去取消、军人、法官、富人等对于社会产业的管理。”该观点
A.没有选择正确的斗争对象     B.没有找到正确的斗争方式
C.成为巴黎公社的指导思想     D.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已诞生
20.2014年12月25日,台湾“国防部”公布了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2015年“勇士国魂”月历。有别以往,这份月历将八路军左权列入“国军”抗战牺牲将领名单内(见右图)。据此说明
A.民族危难关头国共两党团结御侮           B.海峡两岸对抗日战争形成了共识
C.台湾刻意抹煞共军在抗战中的表现         D.台湾与大陆争夺抗战历史的诠释权
2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的5年中.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行政案件近50万件,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法院行政案件受案数从1992年的27 125件,增加到2001年的100 921件,原告的败诉率从35.93%下降到28.61%。材料主要说明我国
A.民主法制建设日趋完备     B.政治腐败案件不断增加
C.法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民主法制建设亟待完善
22.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地区实施戒严法,规定出入境的船只、车辆、航空机及其他通信交通工具必须检查,必要时得停止其交通,以此限制人民的行动自由。这种局面被打破始于
A.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停止炮击金门       B.海协会、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C.允许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                  D.两岸实现直接双向“大三通”
23.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京,开始了他的破冰探险之旅。同日,《参考消息》头版刊登了一段活学活用的列宁语录:“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比较后消灭强盗!”对材料理解比较正确的是
A.中国对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发生根本变化
B.中国将“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外交目标
C.中国依然深受文化大革命中极“左”思潮的影响
D.首要个“强盗”特指尼克松,第二个“强盗”特指美国
24.《冷战史:1945~1991》中指出:“苏联的崩溃是‘冷战’结束的直接原因。”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成立的是
A.“冷战”断送了社会主义的前途        
B.苏联的演变决定了“冷战”的产生与结束
C.“冷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D.分析“冷战”的结束应考察戈尔巴乔夫
25.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一超多强局面基本瓦解         B.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C.美国综合实力的衰弱           D.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II卷
本卷包括26、27、28三个大题,共计50分,考生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纸上做答。
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帝逊位诏书》全文如下: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涂,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材料二“关于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历史问题,以往学界大都认为这是孙中山不能坚持斗争,屈服于袁世凯的表现,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标志;或把袁世凯看作一个玩弄权术,坐享其成者,轻易就将革命党人的政权骗到手,是个十足的大赢家;帝国主义、立宪派就只有破坏革命,站在袁世凯的一边,帮其夺权。而事实上,民元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改编自丁健《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共赢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出台的原因并作简要评价。(8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元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6分)
(3)民国初年的两次逊位反映了辛亥革命有何显著特点?(2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湖南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湖南
1840年以前 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比较早人工栽培稻标本。
四羊方尊被史学界称为“臻于的青铜典范”。
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贾谊故居始建于西汉文帝年间,为长沙王太傅贾谊的。
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元朝设湖广行省,管理湖南大部分地区。
清《醴陵县志》记载,“南京等地所产的绸缎‘南泛湖湘,越五岭,舟车四达,悉贸迁之所及耳”’。
1840年~1949年 1842年,魏源编写成《海国图志》50卷。
1852年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进攻长沙,被击毙于天心阁下。
同治初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重新汇刊《船山遗书》,为金陵刻本。
1897年,谭嗣同编写成《仁学》。
1 905年,禹之谟创办惟一学堂。
1912年,吴作霖经都督谭延闿批准,在长沙河西银盆岭创建经华纱厂。
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
1926年,湖南37个县建立了农会组织,会员人数约有150万。
1939年9月  1944年8月,四次“长沙大会战”。
1 949年8月4日,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首要兵团司令陈明仁在长沙起义,湖南长沙和平解放。
1949年至今 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58年8月,湖南省首要个人民公社——长沙县高塘人民公社成立。
1 968年,文艺活动家田汉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幸被迫害死于狱中。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1996年11月,湖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湖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
2008年,花鼓戏入选第二批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成为中国第12个、中部地区国内新区。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湖南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至少两条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8.(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俄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就意识形态而言,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这两个事件的全部影响。
——摘编自[英]约翰.W.梅森《冷战》
材料二  
在外交政策的制订上,苏联缺乏安全感,相反,美国很有安全感。1945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但是,他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摘编自[英]约翰·W·梅森《冷战》
材料三  
美国当代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文明与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分裂和冲突。
“西方文化”同“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是“未来世界政治轴心”。不过,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1)运用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一划线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美两国具有不同安全感的原因,并举例说明苏美两国是如何维护其自身“安全”的。(10分)
(3)分析材料三中亨廷顿观点的实质。举例说明“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6分)
编辑:J.F
温馨提示:免费领取0元试听课!满意在报名!
中小学辅导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