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 13:58:11 | 阅读:106
清明祭祀天,跪拜祖坟前。叩首怀先辈,焚香后代肩。——题记
外公嘴里边念自己编的诗句,边用手从口袋里拿出白纸打的几首“清”,穿上线,一张张地把它撕开,套上红纸圈,挂在竹竿,插在坟头上,一束系上红圈的白“清”,很有精神地扬起来,随风飘动。
春天,百花盛开,我们在山坡上很快采了一束野花,放在祖先坟墓前,外公摆上供果,敬上青香,领着我们在拜台上静静地给祖辈跪下,磕了三个头,寄托我们的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以前来时,总是淅淅沥沥的雨伴随,让路变得泥泞不堪。昨夜春雷不断,风雨不息,雷雨交加的考验又要来临。
清晨,清脆悦耳的鸟声,呼唤着轮休的太阳公公,它伸伸懒腰,露出笑脸。天晴了,阳光明媚,这大概是“清明”天一定要明,难得的好天气,使得祭祀格外顺利。
下山的路上,春风拂面,春景诱人,我还来不及欣赏,就忍不住一直以来的好奇,鼓起勇气,问外公:“外公,那里埋葬的是谁啊?”说完我看了看外公,他脸上闪过一抹忧伤,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解答我的疑问。过了好一会儿,外公才慢慢开口:“里面是我的妈妈。”
“我妈妈的那个年代,没有多的衣服,衣服破了补疤再穿,又破了再补上又穿,这样反反复复,疤上重疤都要穿。”外公歇了歇气接着讲,“那时每月只有二十多斤粮,包括粗粮,都要让我先吃好吃饱。一人每月1斤肉,一个星期才打一次‘牙祭’。妈妈出去赴宴,每人两块烧白,都要用南瓜叶打包回来给我吃。”外公讲着讲着,眼角泛起了泪光,那泪光在阳光的斜射下更加的晶莹。看着外公的哀伤,我原本轻松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我上前扶着外公,想要安慰安慰他,却又不知道说什么。
外公停了片刻又说:“当时炊事燃烧用的是媒,要到十多里的媒厂去挑,天不亮就要去排队。没有电筒,小路高一坎矮一脚,摸到厂里能挑上煤算走运,没挑上煤,灰溜溜地打‘灭灯笼’回来。”
“我妈妈是合作店员,饮食行业繁忙劳累,还背着你妈妈在合作店推磨。下班回到家里,还要宰猪草,照上煤油灯煮猪食,一年喂的猪才能长140斤左右,改善全家的生活。”外公有好多经历,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
我们走着走着,往日觉得漫长的山路,今天在外公讲述外曾祖母的故事中似乎变得很短很短。以前不理解为什么每年清明要回老家,以前不理解为什么要带这些祭品,以前不理解来这里的意义是什么。可是今天在外公的一举一动中,一字一句中我理解了外公的孝心,外曾祖母的勤劳节俭,下一代对上一代的思念。在这样一次次,一年年的祭拜中永不遗忘,我也像他们大人一样,心里沉重了起来。
此刻,要倾吐的话涌上心头:
“外公,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那天国家要放假,以后我每年都陪你来这里吧!”
“乖外孙,以后我老了,走不动了,祭祀的重担就落在你肩上,你要把老祖宗留下的传统继承下去。”
“外公,放心吧!我一定会做到,春祭自有后来人。”
……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孝敬之心是我们对清明的合适诠释,我会每年清明都来这里看看祖辈们,我默默地坚定信念。又回头望了望山上的那坟,春风吹过,坟上刚挂的“清”微微摇曳着……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