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 16:48:12 | 阅读:145
近几日,我拜读了蒋廷黻先生所著的《中国近代史》。如题目所述,这本书从鸦片战争前英国请中国订立邦交讲起。
书中写道“十九世纪前,中西本没有邦交。”作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首要,中西之间路途遥远,贸易并不方便,而且我国完全自给自足,并不需要西方的出品。第二,我认为也是主要的原因,中国不承认别国的平等。所以把外国人当成琉球、高丽等“”。当时中国不知道有外交,只有“剿夷”和“抚夷”。因为第二个原因,英国关于通商和平交涉了两次都失败了。后来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那时无论中外,一方面都认为金银的流出是不利于国家的,另一方面又想尽办法金银的流入。外国商人经过多年发现鸦片在中国是种上等的商品,于是尽可能贩卖鸦片。士大夫们都认为禁烟十分重要,也十分困难。但他们总是迎合上级,唱高调,犯了我国士大夫的通病。
后来,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去缴烟。于是就有了的“虎门销烟”。英国怎么愿意,国内派援军占了定海,琦善被派去与英军谈判。他发现英军的武器比我方的强大太多了。之前林则徐采用的是“剿夷”的方法,现在琦善决定采用“抚夷”。琦善成功让英军退回了广州,道光帝觉得林则徐的方法军饷花费太多,谴责了他。但在广州琦善又没和英军谈妥,所以又开战了,清朝当然打不过英国,只好签订了《南京条约》。
战后,不力图,直到英法联军开进北京后,才有人向西洋学习。这使中国白白浪费了20年。如果鸦片战争后马上进行,中国将比现在早20年现代化。
原来我们听到的林则徐总是正面的,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在鸦片战争后他是认识到中国需要的,但是“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他尚以为自己的名誉比国事重要”。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了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我认为书中的这句话十分正确。我们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了,但并没有受到严重的打击,如果那时马上,我国就能早20年发展,也会比今天更加强大。如果当时再拖几年发展,说不定还会被其他国家灭国。
时至今日,仍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开放,使祖国更加强大!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