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9 14:16:54 | 阅读:113
初三化学的学习对于一部分初中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要注意对知识点的总结,下面为大家梳理了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1.药品: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
4.收集方法: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1.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1)六个不变:
宏观: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2.元素的种类不变;3.各元素对应原子的总质量不变;
微观:4.原子的种类不变;5.原子的数目不变;6.原子的质量不变。
(2)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种类改变。
微观:物质的粒子构成方式一定改变。
(3)两个可能改变:
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分子总数可能会改变。
1、奇偶配平法
(1)找出化学方程式左右两端原子数比较多的某一只出现一次的元素,求出它们的比较小公倍数。
(2)将此比较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左右两边原来的原子数,所得之商值,就分别是它们所在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3)依据已确定的物质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推导并求出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将化学方程式配平为止。
2、归一法
(1)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2)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
3、观察法
(1)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算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配平。
4、比较小公倍数法
(1)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求它的比较小公倍数。
(2)推出各分子的系数。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