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 11:40:19 | 阅读:64
关于春节的作文1500字汇集七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作文1500字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比较重要的节日春节了,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比较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比较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么。
春节贴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满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了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比较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了,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作为一个牛逼而低调、大气而含蓄的岳阳宁,这句土话你应该晓得:细伢崽盼过年,代宁(大人)望种田。
因为在20年前,那时候小朋友们只有过年滴时候才有新衣服穿、有零食吃还有压岁钱,平常几乎没有新衣服,零食也很难吃到,基本没有零花钱,所以小朋友都盼望过年。大人们只有种田了才有收入,所以就盼望种田。
当我们渐渐长大,过年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每过一年,心底难免会哀叹:岁月真是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
特别是近几年,年味越来越淡,我们越来越怀念曾近的过年……
1、杀年猪
过大年,吃字当先。在二十年前的岳阳,杀年猪当然是过大年的重头戏。那时候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要杀年猪。记得邻居大伯家的猪圈门口有对联一副,曰:人人要读书,户户要养猪!那时候的猪肉,没有瘦肉精,没有催肥饲料,大都是红薯萝卜大米谷糠喂大的,吃起来就是香!
2、打糍粑
腊月间,家家打糍粑。小伙伴们,说起打糍粑(又称粑子、叫仔),你是否隐约中透过手机屏幕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糯米香味?
二十年前的岳阳,一般十几户人家都共同置办了一个石槽,也就是打糍粑的工具,岳阳土话叫做“蒂臼”。蒸熟的香喷喷的糯米倒进“蒂臼”,几个壮年执“粑锤”——也就是茶杯粗的木棍,将糯米饭碾成泥状。妈妈们将其做成圆圆的粑粑,象征幸福和团圆。
3、烫粉皮里
二十年前在岳阳农村过大年,家家户户都会烫绿豆粉皮,刚出炉的热乎乎的粉皮里面包上一些大蒜、剁辣椒吃起来格外滴香,一个屋场只要哪家烫了粉皮就会送给左邻右舍,一起恰,今天你家烫了送给他家吃,明天他家烫了又送给你家吃,O(∩_∩)O哈哈~好一幅和乐的画面!
余下大部分粉皮就晒干之后等正月亲戚来滴时候一起享用。也会送一部分给城里的亲戚。
4、干鱼塘
二十年前在岳阳过大年,鸡鱼肉是餐桌上的主菜。过年前,自然要干塘抓鱼吃。那时候,岳阳似乎还没有有着柴油味的鱼卖。农村干塘的时候,一般壮实的男人都会下水忙活,妇女们则在岸上帮忙,小孩子们当然少不了凑热闹,几十个人围着池塘,吆喝声、笑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干完鱼塘还拣好多蚌壳回来吃蚌肉,那鲜美~~是不是要流口水了?那时候爸爸破蚌壳的时候,小鬼总蹲在旁边看,心里是想着会不会出现一颗珍珠?
5、熏腊肉
看着这样的场景是不是觉得熟悉又陌生?年猪杀完,肉腌好再晒半干后就开始熏了,小时候老家基本都是这样的:上面挂着腊肉,下面大人们边烧柴火边聊天,每次去了有这样柴火炉子的亲戚家,都要拿几个红薯烤来吃!格外香!不过这个对火候掌握要求比较高,一不小心就全部烧焦了。
还记得小鬼小时候家里的腊肉放在阳台上熏,经常就跟哥哥偷偷拿着小刀割一小坨腊肉下来,用锡纸包着,再用火烧一下,吃起来格外香!现在很难再吃出那种带着童趣的味道咯!
6、打年货
那时候打年货,应该是小朋友们除了收红包外比较开心的事情了!小时候可不像现在这样,家里零食不断,天天跟过年似的。对于那时候,一坨放盐罐子里的生姜都能当零食,美美的啃上半天的我们来说,打年货是一年里能够一次性买比较多零食的时候了,小吃货们能不开心嘛!
7、压岁钱
二十年前的农村小孩,一年到头难得有多少零花钱。三十夜里收压岁钱,那可是一条冠冕堂皇的生财之道。再吝啬的父母,在这个晚上也得对孩子表示表示。10块或是50块,能拿到100块那得是家境比较富裕的亲戚给的!嘿!你可别瞧不起那几十块钱,那时候,买本连环画图书才几毛块把钱。
不过我小时候的压岁钱也不敢乱花,家里拮据,知道爸妈挣钱不易,比较重要我知道我的压岁钱比较多在我身上放3天就要被爸妈收回去……如果他们心情好或许会给你留个5块、10块。
8、拜大年
“嗲嗲,帮恩哪噶拜年哦~”、“伯伯,恭贺(夫)嗯哪噶过哒腻闹年哦!”。作为80后在农大的小伙伴们,应该有过挨家挨户拜年的经历。
初一一黑早,就开始拜年了,挨家挨户,一家不漏,整个屋场都是孩子们喊拜年滴声音,我们小时候喊的讨包西,遇到有些大人还会捉弄我们,说拜年一定要跪着拜~哈哈,我竟信以为真!
大人们则迟些出门相互拜年,那场面再配上冰雪美景和满地的炸开的红鞭炮,过年的气氛是相当浓厚滴!那时候物资不丰富,拜年可以讨得一大袋糖果或是花生非常开心。回家把所有滴收获往床上一倒,一样样数跟哥哥比看谁的糖果更多!
9、玩狮子
狮子进哒门,恭贺嗯哪噶过哒腻闹年,北是粑子就是钱!
没错,玩狮子的上门拜年来了!从正月初二开始到十二,每天都有玩狮子滴来拜年,还有玩龙滴。举着灯笼,敲着锣鼓,先是狮子进堂屋拜年,然后是武术表演,刀枪剑棍,南拳北腿。表演完毕后由一些读了古书的老者开始“锻灯”,应该就是说吉利话,开场白我还记得:鼓莫敲啊,锣暂停啊,几句粗言表深情……“锻灯”的每说一句,底下一干人等都高声应和:是哦!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比较重要的节日春节了,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比较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比较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么。
春节贴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满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了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比较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了,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在我们湖北潜江,春节和各地区过的一样,习俗也差不多。我们一般在老家过春节。面是我们的春节大约在立冬之后的腊月就开始了……
立冬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的用品了,也就是准备“年货”,这可要大费些时间,有很多东西都要提前准备好,要“动用”全家成员,老人去菜场买腌制腊制品的材料,菜场被挤的水泄不通。家里到处都是蒸锅、碗、坛、罐等等一大堆的“杂物”,因为我们要做过年的好吃的呀!腌肉、鱼、卤菜、打糍粑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腌腊制品,不过我不太喜欢咸的,呵呵!接下来就是我比较喜欢的“好玩的自制品”了,我总是帮助她们做这些那些东西:灌香肠,我可喜欢吃了;打糍粑,黏黏的很好玩;炒炒米,浮在碗里可有趣了,还有打鱼糕,做肉圆子,打豆饼等等,在农村,他们还会把自己家的猪、鸡杀掉来过年……
在我们这儿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表示就已经进入了过年的时期了。大家也都已经进入了春节的气氛中,年味儿渐渐的变浓了。到了这几天,街上卖对联的、卖年画的满街都是,来买的人络绎不绝,广场两边也都纷纷挂满了灯笼,到处红红火火。还是必须把年货准备好:零食、饼干、水果、糖……都缺一不可呀。因为街上店铺在正月初一就关门了。当然比较重要的还是大扫除,把房子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让整个房子焕然一新,准备迎接新的一年。这一天,到处都显出一派忙碌而欢乐的景象。
而在过春节中,我比较喜欢的还是除夕。喜欢它那热闹、喜庆的景象。每逢的春节如期而至,人们都“闹腾”起来了,年味儿是十足的。红红的春联载着满纸的祝福贴上了门框;“倒福”贴上了门板;灯笼也挂在了门前屋檐下;还要去祭祖点灯,鞭炮声也噼呖啪啦响个不停……到了这时候,就要把之前提前准备好的年菜放入锅中,做出一盘盘美味可口的团圆饭,团圆菜。一大家子围坐在大圆桌前,吃着“铺”满了一大桌子的团圆饭阿,相互说着祝福的话,敬着酒,桌上的饭菜令人垂涎三尺,色香味美。而小孩子总是耐不住性子,总是先抢着把菜放到碗里“垒起来”。我们还是要和家人们一起一边看着每年一次的《春节联欢晚会》一起守岁,为家人保平安。看完春晚就到了零点,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了起来,仿佛也在为人们祝福,大家的脸上都带着挡不住的兴奋,甚至激动,会心的笑容也情不自禁的从人们脸露出了……这天晚上必须洗大澡,辞旧迎新,把过去一年的污秽全洗走,要穿上新衣服迎接“年”的到来。还必须灯火通明,不许间断。
到了正月初一,街上静的出奇。各个店铺都关了门,没有多少人走动,这天是要拜年的。跟着爸妈去同族人那里去。拜年道喜,每个人都喜气洋洋的。小孩子们这时候总是比较高兴的了,只要你的小嘴儿甜一点,向老人们磕头辞岁,就会得到自己的梦寐以求的压岁钱,除老人外的长辈也要给小孩子们压岁钱,小孩子们一拿到渴望已久的压岁钱就会兴奋的笑开了怀,心里乐滋滋的,不过,比较终还是要给爸爸妈妈,拿了回去,说是“保管”,这也是让小孩子们过会儿瘾罢了。还有这天是不能扫地的,不然会把喜气扫走的,不能洗澡、换衣服。不过到了晚上,大家在一起放鞭炮、放烟花。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色,欢乐极了。正月初二初三亦是如此。正月初二时要给岳父母拜年,一起吃顿饭。正月初三后,就要开始走亲访友了,大家欢聚在一起,好不热闹!到了初五、初六时店铺才陆续开门,就这样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元宵节,是春节中的又一个高潮,也是春节的比较后一个项目了。花灯展览,样式繁多,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舞龙舞狮,那一截截一段段的龙、狮,绕来绕去、黄中带红、红中带绿,又让人眼花缭乱了;划彩龙船,一个队伍又一个队伍在门前不倦的表演着,也是一种驱除邪气的习俗;这天儿广场上到处都能见到烟花的影儿,烟火不断,那一朵朵冲天绽放的“花朵”,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放许愿灯的人也不少呀!那一个个不同大小,不同色彩的孔明灯都载着相同的新年祝福飞向天空,载着人们美好心愿飞天而去,远远看去,像满天的星星,真漂亮啊!……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到处“闹腾”着,虽然杂音多,但也扼杀不了人们欢腾的气氛和又一次“出现”的年味儿!既然是元宵节,又怎么能不吃汤圆呢?一想起那个甜味儿,一个字儿,馋……
元宵节一过,潜江的春节也就正式结束了。人们该干什么的都干什么去了。一眨眼,时光缓缓流去,春节也又遮上了她的面纱,悄悄地隐去了……
福清春节的民俗活动就从“筅堂”(拂尘)开始。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间择吉选一单日,捆扎新砍的竹枝为帚,拂去房子内顶棚的灰尘,洒扫庭院,洗涤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扫得干干净净。筅堂日全家吃一餐猪血“调”……
福清春节的民俗活动就从“筅堂”(拂尘)开始。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间择吉选一单日,捆扎新砍的竹枝为帚,拂去房子内顶棚的灰尘,洒扫庭院,洗涤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扫得干干净净。筅堂日全家吃一餐猪血“调”薯粉,据说猪血有去秽除尘作用,把筅堂时吸入体内的尘污也清除干净。
福清民间还有祭灶的民俗。腊月廿四日民间定为祭灶日,这天家里备好灶糖灶饼果品蜜饯供祭家庭保护神灶君,送灶君回天庭述职,叫做送神。第二年正月初四晚饭后,再备上香烛果品接灶君回来就任,叫接神。现在虽然不在厨房帖灶君图,改贴春牛图,它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顺利的良好愿望。
送完灶君后,开始了“送年”活动。福清素来把女婿当作“半子”。每年腊月廿五起,女婿要备好年货送到岳父母家,这叫做“送年”,新婚的头年,女婿必须备猪蹄一双,线面五斤,五素五荤十件礼仪,用食盒装好,贴上红纸,亲自送到岳父岳母家。第二年以后,礼仪件数可不拘,但必须避开“四”的忌讳。
十二月廿八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巾春联。福清的春联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在红联身上加了一段白联头。这种习俗据说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除夕,时倭寇入侵福清,百姓刚贴完春联来不及吃年夜饭便逃命而去,等戚继光率军击溃倭寇才回来,有些人不幸蒙难,丧家就改贴绿色素联,亲戚朋友为了表示哀悼,就在经联上加巾白联头致哀。这白联头红联身一是表示全家平安,二则反映福清自古就有乡里敦睦,和衷共济的纯朴民风。
分年是福清春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家家户户都在除夕前一天入夜后举行发年仪式。分年是人们在一年取得收成后祭拜天地神,祭拜祖宗的宗教仪式,沿袭下来便成了风俗。先备八果三牲祭天地,接着加上二荤祭保护神,比较后备十素十荤祭祖宗。分年要焚香放鞭炮,意即上达天庭,下告地府。这些仪式虽有迷信色彩,但却表达了福清人尊敬祖宗的美德。现在福清仍流行分年习俗,多数家庭都备些果品香烛祭供祖宗,以表子孙敬祖的孝心。
除夕夜,福清有守岁的风俗。除夕夜一家老少围坐着吃团圆饭。年夜饭都凑成十碗十盘,取名十全十美之意。饭后长辈向未成家的晚辈送压岁钱,家庭主妇“装岁饭”,切好初一早上用的蔬菜鱼肉,全家人在家长率领下,洒扫庭院,添满水缸。以前民间还有“煨火母”的风俗,表示灶火延续、家庭兴旺的意思。比较后家长添油点灯,带领全家围坐一起,促膝谈心,直到天明,这便是守岁。
正月初一亲朋好友间相互拜年,这是都有的风俗,但福清初一拜年又有许多不同的风俗。福清人自古勤劳,初一都争先恐后起早,取“初一起得早,集训都起早”之意。初一早家家户户煮线面,人人都吃线面,还配上太平蛋一双,祈求“福寿绵长,太平如意”。民间还有首要口吃蛋而不喝汤的风俗,说是首要口喝汤出门便逢雨。吃完蛋后便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妇须留一人在家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作揖回贺,请客人进门,向客人敬烟请糖。路上遇到熟人,无论友善与否,一律点头致意,或作揖互贺。
初一这天禁忌多,如忌扫地,怕扫掉财运;忌操九,怕不慎伤了皮肉不吉利;忌讲晦气话,怕言语相左伤了和气;忌打小孩,怕哭声不祥,这天小孩比较高兴不过,有什么要求,大人多满足他们;忌讨债认为喜庆日子不难为别人,体现福清人宽怀仁爱的美德。
拜初二是宝清独有的风俗,也称拜新座。凡上一年有成年人逝去的家庭,都在初二这天设灵座让亲友吊唁。拜初二这一习俗也与倭患有关,据说明末倭寇入侵,人们逃难而去。待戚继光率兵击溃倭寇,逃难的人们回来过年,初一见面互道平安,第二天便到死难者家中吊唁,沿袭下来,成了风俗。因此福清民间初二是不能上人家的门,以为晦气,当然拜新座不在此限。
福清南部操莆仙方言的地区还有初五做“大岁”的风俗。据说当年人们逃倭患时,无法回乡过春节,直到戚继光击溃倭寇后,人们才返回家园,初过除夕,凡有幸生返者都赶在正月初五回家做“大岁”。
福清的元宵节自有特色。这天晚上,工农商学各界人士都参加过利桥活动,利桥就是瑞云塔附近的龙首桥,人们过元宵到瑞云塔登高观赏融城夜景,多半要到利桥上凭栏观赏龙江上的游船,这种过利桥习俗被当作吉利之举。正月十五夜之前二三天,人们还集中在社址前燃放烟花,观看彩灯游村,当年添了男丁的人家还要给“游灯”的人分烛,以示吉庆。
春节是一个值得期待的休息,在新年的热闹气氛中我们一家三口决定前往位于我的家乡-河南省南部的湖北省旅游,这就是我所称的“春节南游记”。
至武汉篇
武汉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旧称江城。黄鹤楼和长江大桥都坐落于此。到了那里,我们先选择了“3E快捷酒店”。接着又去了这里赫赫有名的小吃街——“户部巷小吃街”,进入小吃街,映入眼帘的是一排古代风格的房屋,房屋里是各色各样的小吃,令人垂涎欲滴。我们先走近第二家,要了一份土豆,上面有辣椒片,土豆小小的,圆滚滚的,惹人喜爱,我拿起筷子夹了一个,吃了一口,太辣了,不太好吃。之后我们买了豆皮,虽说它是“豆”皮,却一点也没有豆,却是米饭加上一层焦黄的东西,再加上一些菜,米是糯米,特别好吃,真是天上人间的美味啊!我们再往里走,买了臭豆腐、热干面、西米露、糯米鸡、藕元子、蒙古烤肉、菠萝蜜(木菠萝)……一共花了80元,吃得我们差点涨破肚皮。
第二天,我们去了旅馆对面的黄鹤楼。真正的黄鹤楼其实已经不存在了,这只是一个仿造的,真正的黄鹤楼因为下面的民房起火而被烧毁了,只保留下来一个楼尖,十分巨大,纯铜的,是我身高的两倍。即使这是一个仿造的,但还是十分壮观,上面有“楚天极目”四个大字。我们攀登黄鹤楼累得气喘吁吁的,不过这般劳累可是有很大的回报——从高空一览武汉市,从上面,我还看到了长江大桥呢!黄鹤楼的一楼有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毛笔字和水墨画,十分好看,我真佩服那些作家的手法。我们还在黄鹤楼前留影纪念。
我们离开黄鹤楼时,经过了宏伟博大的长江大桥,长江大桥特别大,又宽又长。上面有四个三角形的支架,加上一根根的粗拉索。从大桥向下望,是烟波浩渺的长江,江上有许多船。听我爸爸说,我爷爷曾经在长江大桥上站过岗呢。
之后,我们又去了武汉市动物园,进入大门,我们就闻到了阵阵扑鼻的清香,是植物的气味。我们向里走,看见一个散养区,游客不能进入,但里面有两只威风凛凛的老虎,就拍了几张照片。再往里走,是盆景园,有许许多多形态迥异的奇花异卉,再往里走,就进入了动物们的地盘,有憨厚可爱的狗熊、憨态可掬的熊猫,有机智灵巧的猴子,有威风凛凛的狮子、山魈。山魈的脸和屁股是彩色的,力大能与猛兽搏斗,如果把它与老虎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除此之外,还有美丽的孔雀、滑稽的狗熊、笨重的大象、可爱的小熊猫、长脖子的长颈鹿。你看,猴子们抢东西时多搞笑啊!还有大猩猩、白狒狒、金钱豹、长颈鹿、骆驼、牦牛、鹦鹉、火烈鸟、斑马、豪猪、天鹅还有等等各种各样的动物,我还趁牦牛和羚羊吃我喂的东西时摸了它们呢!
至宜昌,三峡篇
武汉的旅行到此为止,我们开始去宜昌的三峡。我们先去宜昌住上一晚,一到宜昌,我们就有一种感受——一尘不染。这里到处都有垃圾桶,而且路面上干净得能照出人影来,让人想扔垃圾也不忍心。这里的小巷也比我们的大道干净,让人自愧不如。
第二天,我们就去了三峡大坝,坐着人家的观光车,我们被送到了首要个景点——坛子岭,从这里能看到三峡壮观的全景,还有三峡的模型。在坛子岭的中间有一个大池子,池子的中间是一个四面五角体在截流石,是当初用来截流的,只不过被放大了3倍,以便观察,池子里还有许多金鱼,都非常大,我们又去了望台,从上面一览长江大坝,真是烟波浩渺,如此壮观。那船缓缓驶入船闸,慢慢向下驶去,富有诗情画意啊!
我们游览完了坛子岭之后,又坐上了观光车,到了下一个景点“185景区”这里是一片开阔的地方,四周有铁栅栏,可以更近地看到三峡大坝了。江上有四个圆柱形的东西,它们的右边就是大坝了,大坝又大又壮观,这得花多少年才能能建成啊!只不过它还没有到泄洪时,如果到了那时,会更壮观!
第三个景点是截流纪念园,这里有许多植物,让人心旷神怡。我们向里走,看到一个大水池,池子里有一群金鱼,这金鱼比坛子岭的小许多,水池旁边是真正的截流石,有一大群,就像是一个个小山峰。我仔细地看了说明,原来它之所以要弄成四面体,是因为它被投入水中时,一个角插入地里,不被水冲走,另四个角分散水的力,起到截流的作用。再往里走是两台施工时用的大铲车,我还躺在轮子上照了个想呢,你看它大吧!我们走着走着,看到了一个地下入口,就走了进去,里面很潮湿,走到头上去了才发现这里是截流运输的隧道!呵呵。我们比较后到了江边,吃着小吃,欣赏着长江景色,惬意极了!我不禁赞叹:人类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
“小懒猫,快起床!”妈妈把床上的我拉起来说:“你再不起来晚上就不给你压岁红包了!”我一听,马上一骨碌爬起身来,伸出手问:“红包在哪儿”“急什么,什么时候少了我宝贝的红包?不过要看你今天表现好不好了!”我连忙起床洗漱,乖乖地当了一天淑女。到了傍晚,丰盛的年夜饭开始了,腊肉干锅,墨鱼肚片,辣椒蒸鱼,海鲜鱼丸汤还没上桌,我的口水已经把家里的大鱼缸流满了。这是奶奶准备了两天的结果,一想起自己有这么好的奶奶就忍不住哈哈大笑了几声。当我的吃得肚皮都圆滚滚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桌子,对奶奶说:“真是太美味了,谢谢奶奶!” 小伙伴按门铃了,我提着一大袋烟花,跑下楼去和朋友们集合。“噼里啪啦”,声音过后,一簇又一簇烟花升上了夜空。我拿着“安全喷火”,兴高采烈地在空中舞动,边舞动边写着“新年快乐”四个大字。忽然, “啪”的一声,一阵烟花飞上了天空,它像一朵美丽的菊花绽开,落下时,仿佛天女散花。不一会儿,五颜六色的烟花占满了夜空,各种各样,数不胜数
快乐的新年在欢笑中伴随着幸福的我,多么希望以后的日子永远像今天一样,我相信:一定会的!
过春节, 我真快乐 过年喽!过年喽!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放鞭炮,好不热闹!我家也不例外,爸爸忙着贴春联。你瞧,上联是春安夏太,下联是秋吉冬祥。忽然我看见爸爸把福贴倒了,我忙喊:“福倒啦,福倒啦”。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福倒了就是福到了的谐音啊!!!
贴完了春联,该吃年夜饭了,我坐在饭桌旁,看着这些美味家肴,垂涎三尺。终于开饭了,我狼吞虎咽,好不费力气就把一碗饭消灭了,大家看着我这狼狈样,哈哈大笑。该敬酒了,我端起酒杯对爷爷说“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接着我又祝奶奶寿比南山不老松。然后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喝一口,咂砸嘴,好酒好酒。爷爷笑呵呵地说:“我们的小乖孙子长大了,会用对联了。”奶奶脸上笑得乐开了花,说:“祝我们的小孙子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吃完年夜饭,我们心满意足的离看饭桌。来到了院子,就看见夜空被好多烟花划破,真是比星星还亮啊!爸爸也搬出了花炮和许多的烟花,爸爸顺手拿起了一个窜天猴,嘭,啪,说时迟,那是快,窜天猴直奔夜空,顿时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烟花,飘向了银河我也手痒的拿了一个小闪光棒,不停的摇转,散出了的小星星突然一个烟花哑了,过了1,2分钟还没炸,爸爸不耐烦了,
拿起竹杆就捅,可竹杆刚碰到花炮,就突然炸了,爸爸的眼镜吓得滑了下来,我看到爸爸这样子,笑得人仰马翻。同时,我也记住:笑归笑,乐归乐,但要记住安全。
放完鞭炮该爬门了,听说这样会长高,我每年都爬门。炮放过了,门也爬了,该拿红包了,爷爷给了我一个红包,神秘的对我说:“一定要放在枕头下哦,这样可以给你带来好运!”
该回家了,我和爷爷奶奶一一告别。一路的烟花照亮了我们回家的路
过年我真开心 我们比较期待的节日——春节终于到了。
晚上,我坐在课桌前写作业。这时传来一阵敲门声,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阿姨要请我们去和他们一起去吃年夜饭,可是,爸爸因为上班,不能回家,所以我和妈妈换好衣服提上礼物去阿姨家。
到了阿姨家,年夜饭已经做好了,有牛肉,水饺,孜然羊肉,白莲藕等等。。。。。。真让我看得眼花缭乱,我欣赏了片刻后,就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饭非常好吃,但比较让人回味无穷的还是孜然羊肉,那香味真是让你闻了一下后就会口水直流三千尺呀!
年夜饭过后,我和阿姨家的弟弟便伸出手来说:“恭喜新年发大财,红包快拿来!怎么红包还没上桌呢”妈妈和阿姨一边笑一边把红包给了我们。然后我们高兴地就看春节联欢晚会了。节目中比较好看的是小品《同桌的你》,里面比较搞笑的一句就是“此处省略xx字”,呵呵,这不就是我们上语文课时老师给我们讲的省略号的用法吗此处无声胜有声,令人回味无穷!
九点,我和妈妈就回家了。凌晨一点时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将我吵醒,这时我知道新的一年到来了。啊,过年真开心呀!比较后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正月初一,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早晨,天刚亮,我就被“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吵醒了。这预示着,正月初一已经到了!
我急忙穿好了衣服,跑出了房门。呵,院里一片热闹的景象:大人们正在放各种各样的鞭炮、大炮、礼炮等等,院子里成了炮的海洋。小孩子们也有一席之地,大家聚在一起,放起了旋转炮,还伴有隐隐约约的绿色、红色、黄色和“哧哧”的响声,有些小孩子有点害怕,就放起了喷花炮。看到这里,我的手痒痒了,急忙回去拿鞭炮
回到家,家里人都在包饺子,全家人和谐、幸福,多么温暖的一家人!
这一天,我过得很快乐,除夕之夜,我们家更是欢乐多多!
除夕之夜,8点来了,春节联欢晚会也开始了。看着一个个搞笑的小品,听着一首首动听的歌曲,我们全家八口人,一边拍手,一边笑。啊!我多么希望我们家天天都这样!我好期盼过年,我好期盼过春节呀!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