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8 19:01:14 | 阅读:156
读史使人明智,因此年轻人读资治通鉴能放大你的人生格局,可是浑浑噩噩去读是毫无意义的,简直便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读,由于读不懂等于白读。
从年初读到现在,几乎没有读其他书。假如抓得够紧,应该要不了那么久,可是至少也要四五个月。主要还是不够专注,心里也没个目标,前面几册读得很慢。看了一下记录,首要册1/17读完,第三册5/16读完,第十册9/20读完。大约10月开始在地铁上也读,进度快一些。每天大概能读两卷,假日一天比较多五卷。
1.编年体确实比纪传体难读。读通鉴前,比较好先读两部纪传体。纪传体结构很清晰,本纪观看一下,志表跳过,列传都是相对独立的,能够选着读,人物故事有头有尾。更不用说里面收录的传主长篇大赋,直接无视之。编年体没法跳读。例如你想直接读五代,一下子冒出一堆人物,都不了解是如何来的。只好从头看起。有时候某事读到兴头,又被他事横腰截断。有时候读到一些流水账,想跳过,后面却成为某事的重要所在。因此里面提到的每一个人名、地名都不可随便放过。
2.读大部头史书比较好用大块时间。每天读的时间太短,上一卷提到的人物,读下一卷时由于隔得太久已经忘了。
3.估计不会有篇幅更大且值得一次所有通读的书了。虽然宋史496卷,文献通考348卷,但显然这些书不会通读的。别的类书、总集之类就更不用说了。
4.读一遍基本上记不住,以后还得再读。
5.不知是否有人统计过通鉴的专有名词词汇量?我估计恐怕有两万。人名一万,地名一万,官爵上千。所以难读。看过某部中国历史词典,收词六万多,通鉴里有的应该有三分之一吧。
6.我不觉得白话翻译能使通鉴变得好读。由于历史事件本事就那么繁杂。有那么多人名地名。
7.近万页的书,分成20册还是太厚,平摊在桌上得用个手按住。还是分成30册比较好。
读历史,不仅要知人论事,更要经世致用。
读史获借鉴,必读《资治通鉴》。
由于它不仅是部编年史,是理清历史脉络比较比较好、比较方便的书。更是一部专门写给后人获借鉴的史书。
它与《史记》并称“史学双壁”,毛泽东一生就读过17遍,并予以批注。
中国上下几千年,都历经了哪些朝代兴衰,出现过哪些历史事件。要系统理清中国历史,则一定要读它。
可资治通鉴,到底讲了些什么?
与史记不同,资治通鉴是史学家司马光,专门写给后人借鉴和应用的史书。
它讲述了战国初期至五代共1362年,国家民生的兴衰历史,另外又分析历史人物的品德善恶,管理政策得失,归纳经验。
因此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如“以人为镜,能够知得失”“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都出自于它。
1.是史书,更是古人智慧的宝藏
有修身齐家、做人处世之道
曾国潘读数遍,称它“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如《资治通鉴》讲唐太宗用人之道: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样,要能扬长弃短,量才而用。
讲处事智慧,从故事中剖析出: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
即为做事把和精力放到难点上,
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
讲做人处事,需掌握势态和度:
“物极则反,器满则倾”
凡事要掌握度,走向极端必会走向反面。
讲历史故事的另外,更是讲做人、处世智慧。难怪说是人类历史上比较强的史书,涵盖智谋、兵法、心理、做人、处世……
只是读资治通鉴原著,古文生涩难懂,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
读它合适方式是先读通精品白话版。
精品之作,为市面罕见的白话本佳作:
全书10册,涵盖战国、秦、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历史;
2.难以超越的白话佳作
台湾二十七位教授精心合译
它是台湾学者黄锦鋐教授,集台湾27位史学教授之力,花时3年,忠于原文,逐字逐句翻译,将巨著译成白话,版本比较好、珍贵,深受大众喜爱。
3.读来如小说般,有趣、生动
令你轻易博通古今历史
虽为编年史,但笔法比我们想象的有趣生动得多。白话译本语言优雅凝练,小说的笔法,精细趣读历史,又能明白管理、用人之术、为人处世……
如战国时代孙膑与庞涓的马陵之战,
东汉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东晋的淝水之战……
具体生动,如历其境,千古传颂,无书能及。
又如讲三家分晋、智伯灭亡的故事时,
提出千古名句“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
觉得仁德首要,才能第二;
并衍生谈到管理者的核心,应是方向、目标、愿景、价值。
就连金庸都说:写作的功底,正是来自读《资治通鉴》,也令我更知道历史规律。
全书共294卷,虽有10册,但每篇篇幅短,可碎片化轻易阅读。
此版书中有珍贵插画,制度和时间脉络,融会于白话译文之中,便于理清脉络,这是市面所罕见的。
梁启超说“除了讲道理,还通权变,讲操作,这很了不得”。明清学者顾炎武评述“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4.读它就像看高人下棋
博通古今,鉴为借镜
清代史家钱大昕说:“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读资治通鉴,就像看高人下棋。历史人物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棋谱。我们看多了,自会下棋了。
《白话资治通鉴》正是一盘智慧的棋局,打开你的历史视野,开悟你的思维。如今精选君以价介绍于你。
年轻人不要读资治通鉴的原因不辣就先为大家讲解到这里了,希望可以帮到你些,若还有更多疑问,可以点击右下角咨询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饱含着周恩来对祖国的热爱。我们祖国当时因为反动政府腐败无能,而且闭关锁国,没有先进的科学设备,致使洋人瞧不起中国人,以为中国人好欺负,所以无所顾忌地剥削和欺侮中国人民。因此,中国要强大起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多读书,增加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促使祖国的科技发达。我们要让洋人们知道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