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返回页面
返回上一页 菜单 搜索

龙应台人生三书读后感 人生三书怎么样

学大教育
来源:学大教育

2020-10-28 13:52:53 | 阅读:144

进入 >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生于台湾高雄县大寮乡眷村,现代作家,曾任台湾“文化部长”,2014年12月,发表辞职声明,宣布告别政坛,继续写书,陪伴年迈的母亲。

龙应台被誉为华人比较有力的一支笔,发表多篇作品针砭时事,被形容“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读她的作品,既能感受到她在家庭之外的理性和犀利,更被她作为母亲和女儿的温柔感动。其《小朋友你慢慢来》与《目送》均是以温柔笔触描写亲子间的亲密互动,母亲与儿子,母亲与女儿,在这两种关系中,她给予无限的爱,也体验着无限的幸福。《亲爱的安德烈》是数封写给儿子的信,数封信既是母子之间的互动,又是两个成年人的坦诚沟通。

人总是在特定的身份中才能感受到其责任与幸福。身为母亲与女儿的双重身份,龙应台见证小朋友的成长与父母的日渐衰老,背影总是留给她很深的印象,父母与小朋友一世的缘分终是目送他渐行渐远的过程。

读《小朋友你慢慢来》体会母亲与小朋友的彼此依恋。

《小朋友你慢慢来》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母子之间的无限温柔。其中有一篇文章《野心》让我印象深刻。朋友来家里看龙应台,问她生活是如何过的。龙应台具体向朋友介绍了自身一天的安排:

“早上七点多跟着儿子起身,伺候他早点,为他净身、换尿布、穿衣服,督促他洗脸刷牙。然后整理自身......到晚上九点他睡觉的时候,我差不多也在半瘫痪的状态。”

朋友很同情地望着她,由于朋友了解在小朋友出生之前,龙应台有许多的计划。研究文学、读大量的小说、旅行、写采访报道、制作电视节目,等等。

做了妈妈以后,那些想做的事情许多都不能实现了。

当朋友问龙应台是否后悔时,她只说“有些经验,是不可言传的”。

面对事业型的朋友,单身主义者,龙应台没方法给她讲清楚小朋友带给她的满足,相信每一个做母亲的人都能理解她为了小朋友放弃自身的理想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小朋友带来的幸福,做母亲的总有不一样的体会。

“她着迷似的想吻他,帮他穿小衣服时、喂他吃麦片时、喂他洗澡时、牵着他手学走路时,无时无刻她不在吻着娃娃的头发、脸颊、脖子、肩膀、肚子、屁股、腿、脚趾头......”

那是她的安安,她愿小朋友成长的时光慢一些,不愿错过小人儿每一次的成长,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她了解待他慢慢长大,他们之间或许就再不会有如此完全的联结。当他开始独立,不再那么依赖外界,作为母亲又能寻找一种怎样的安慰?

读《亲爱的安德烈》,体会成年人之间的彼此尊重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首要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首要次认识了自身的母亲”。

情商总是被采用到家庭之外的地区。由于是家人,因此多了许多任性,少了许多沟通。在感觉到小朋友日渐远离自身,甚至不愿意与母亲沟通时,龙应台选择了用一种温暖的方式尝试打开儿子的心扉。她尊重小朋友作为个体的完整性,《亲爱的安德烈》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对话。

他们交流彼此的童年、对历史的看法、对穷人的态度、对文化的感受,他们讨论关于得失、关于平庸、关于家......

他们是两代人、两国人,生活环境的差异是客观的,龙应台自嘲,在安德烈的环境里,美对他来说是一种涵养,而她只有一堆关于美的知识,却没方法把它变成一种涵养,由于涵养需要浸入式的体验。一个人身上有历史的痕迹,也是有时代的痕迹。

她说“我担心的不是你职业的贵贱、金钱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是,你的工作能给你多少自由?”

她说“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由于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由于,我期待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这样的一母一子,母亲是文学博士,作家,知识渊博,视野开阔,思想深刻;儿子十五岁即走遍半个地球,对很多问题也是有自身的独立见解。

现在的我不禁在思考:多年以后我如何同自身的子女沟通?只是聊些家长里短萝卜白菜,还是能纵论天下艺术人生?顿时认为,想要成为一个好的母亲,需要做的许多。首先一条就得让自身足够优秀,要不然都会感觉配不上那么好的小人儿。

读《目送》,体会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的联结。

假如说《小朋友你慢慢来》写的是母亲对小朋友的依恋,《目送》更多地展现了一个女儿对母亲的依恋。当老人逐渐变得像小朋友一样偏执、简单、需要依靠、害怕孤单,女儿对母亲就像是她对儿子一样,需要细心照顾。母女的情感也如流水般涌出笔端,跃然纸上。美丽文字的背后,《目送》是不是也在诉说龙应台的孤单?

全书比较有名的一篇文章《目送》中,龙应台写了自身目送小朋友上学,又目送父亲被推入火葬场。三代人之间的联结让人体会生命的轮回。

“我慢慢地、慢慢地知道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便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区,而且,他用背影告知你:不必追。”

书中写母亲的老去,写父亲的诀别,写小朋友的疏离,写人生的困扰;写经历失败的颓废,写成功过后的淡漠,写身处闹市的孤独,写面对生死的迷惑。每个人在《目送》中都能找到自身的影子,作为儿女的,或者作为父母的影子。

龙应台人生三书读后感 人生三书怎么样军军就先为大家讲解到这里了,希望可以帮到你些,若还有更多疑问,可以点击右下角咨询哦!我喜欢语文,因为它永远都使人充满好奇心,我们永远离不开语文,尤其是充满趣味的语文,我更对它充满依恋,充满喜爱,我喜欢你,有趣的、伟大的,充满神奇的语文!

编辑:军军
温馨提示:免费领取0元试听课!满意在报名!
中小学辅导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