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7 22:14:04 | 阅读:175
秋闱,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区考试。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区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开展。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称解元。唐寅乡试首要,故称唐解元。
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因为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比较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
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二、皆称传胪。一、二、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殿试之后,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好了,关于秋闱是指哪一级考试这个问题学好网小兵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若还有更多疑问,可以点击右下角咨询哦!我曾经也一味地以为,学习是痛苦的。在题海中,我无法自拔。在书堆中,我欲哭无泪。我只是拼命地写着,拼命地记着,拼命地应付考试,仅此而已。但现在,我告诉自己,学习是快乐的。在学习的花香中,我微笑着,我沉醉着。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